2012诗歌鉴赏问答模式例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考语文总复习
之诗歌鉴赏;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诗歌;五读
作者 诗题 注释 作品 情感(一定要找到诗中表示情感的语句);明确题型;古代诗歌赏析题十一种题型;第一种题型 分析意境型
问:描写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意境氛围)
答:①明意象(描写了xx的景物、xx的景物、xx的景物)
②结合语境分析
③概括景物的特点【所有景物的共性(注意:用词的情感色彩与全文保持一致)】
【营造了(渲染了)形容词(两个四字双音词)+名词(时间,地点,人物)】
【凡是问: 景物的特点=意境氛围=意境=意象 都可一题打尽,无论是诗歌或现代文方法都相同】
【注意区分写了什么景物和写了什么景】;;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日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这是作者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诗
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牛羊、风月、石泉、草露等景物,营造/渲染了一幅悲凉凄清的的乡村日暮图,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晚景凄凉、悲凉抑郁的情感。;;;第二种题型 分析技巧型常见的表现手法(记忆);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1)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
戴叔伦《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落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009·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第三种题型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示例(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
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 ;;;1、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3、特殊词:
1)叠词:叠词作用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2)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3)数量词:。
4)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绝句·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山青花欲燃”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2008年高考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