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学校安全教育之艾滋病安全教案.doc

发布:2016-11-05约7.7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爱生命 远离艾滋 ——中学生如何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防治艾滋病 殷店镇中心学校 董小军 教学目的: 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 3、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课时:2课时,有基础学生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语言导入,投影播放艾滋病相关图片)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2011年底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8万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129个县(市、区)中的33个发现有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平均感染率为0.38%,其中有5个县超过1%,最高达2%,这意味着云南艾滋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另外,随着检测面的扩大,学生人群报告感染者人数显着增加。2011年1至10月,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1252人,占学生历年累计报告数的21%,“艾滋学生”“艾滋老人”逐年增多。因此,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成了每个同学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 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先由同学们自学材料以对艾滋有一定的了解。 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本节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的相关问题并做适当讲解,或者通过投影讲解)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4、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5、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6、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简述)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因此,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