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重庆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若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心理效应及其行为取向,并且加以引导和利用的话,就能够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
1.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缺氧死亡,但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乱窜,沙丁鱼见了鲶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便不会缺氧而死,从而沙丁鱼的死亡数量会大大减少。
鲶鱼效应应用到管理中是指,在组织内部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等情况下,在组织内部挖掘或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优秀人才,通过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整个组织的其他成员,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人人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
2.多米诺效应
多米诺效应,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多米诺效应”是指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多米诺效应说明一个很微小的力量能够引起的或许只是察觉不到的渐变,但是它所引发的却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细节。
3.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水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因此,管理者要提高事物的整体性能,就要注重“补短板”。
祝大家备考成功!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主刑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业单位考试中的一个高频考点——主刑。
首先我们来看下主刑的定义。主刑是指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我国主刑主要有五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管制。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动中与普通公民同工同酬。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解除特定的人。
管制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2日。
(2)拘役。拘役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
根据《刑法》第42条和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1日。
(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生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刑法》第45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对犯罪分子的一个罪一次判处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15年,最低不能低于6个月。
(4)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5)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
《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罪行及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另外,《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死刑的核准和执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死刑缓期执行。《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这就是我国刑法中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简称死缓,是死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刑法之主刑就讲到这里。希望各位同学课后能做题加以巩固。祝大家备考成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