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旭-高媛-氨基酸的薄层层析-2012级医学影像学-第四实验室..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刘亚旭
学号: 3120020015
专业年级:2012级医学影像学
组别:第四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 2013-10-14 实验地点 第四实验室 合作者 杨天红 指导老师 高媛 总分 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一 。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是一种将固定相在固体上铺成薄层进行层析的方法。薄层层析时一般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体相。当液相在固体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样品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组分分离开。
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发生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基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基茚三酮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实验材料
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
吸附剂:硅胶
粘合剂: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 甘氨酸 精氨酸
展开-显色剂:(正丁醇 乙酸 茚三酮溶液)
器材:层析板 小烧杯 量筒 小尺子 铅笔 毛细玻璃管 层析缸 烘箱 钥匙
实验步骤
1)制版
称取硅胶3克,加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8ml,调成均匀的糊状,然后在干燥玻璃板均匀涂布,将涂布好的玻璃板室温下水平放置0.5小时,晾干70度烘干60分钟
2)点样
用铅笔距底边2c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并做好标记。每个样品相距1cm,用毛细血管分别吸取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及混合氨基酸荣,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加样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2cm时,
3)层析
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板顶端2cm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
4)显色
实验记录
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原点中心距离记录
测定次数
丙氨酸 甘氨酸 精氨酸 混合点1 混合点2 混合点3
1 4.20 3.30 1.90 2.00 3.50 4.10
2 4.20 3.30 1.90 2.00 3.40 4.20
3 4.20 3.30 1.90 1.90 3.50 4.20
平均a值 4.20 3.30 1.90 1.97 3.47 4.17
溶剂前缘至样品
原点中心距离b值 7.30 7.30 7.30 7.30 7.30 7.30
以上是实验过程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所拍摄的显色图片。在实验过程中要清洗所用的器材,注意保温的时间,要严格遵守操作要求,在薄层板显色后可以发现6个粉红色的点,分别量出所需要的数据,每个都要量3次求平均值,以减少实验的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点样的次数依照溶液的浓度而定,溶液浓度低就多点几次,浓度高就少点几次,点样的直径一般为0.2cm.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避免用手接触层析板以防止污染。
结果与讨论
各斑点 Rf值 氨基酸名称
丙氨酸 0.575 ------
甘氨酸 0.452 ------
精氨酸 0.260 ------
混合点1 0.270 精氨酸
混合点2 0.475 甘氨酸
混合点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