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战略对策.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18l·
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战略对策
孙顺强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00715)
摘要本文认为丘陵山区立体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农业资源区域空间优化配置发展模式,并着重
以NJll省为例借鉴应用SWOT分析法对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丘陵山区立
体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s0战略,并提出了几个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循环经济对策。
关键词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对策
中国地域辽阔,丘陵分布广泛,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
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结合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资源基础,立体农业是丘陵山区科学发
展经济的良好选择。人类进人21世纪,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两大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循环经济
的基本原理对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做初步的探讨。
一、立体农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农业资源区域空间优化配置模式
立体农业是符合循环经济特征的一种农业资源区域空间优化配置发展模式。
(1)立体农业的发展维度符合循环经济的客观性、科技性、系统性、统一性、能动性的发展特
征。从农业经济学角度认识立体农业,它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农业经济学概念,是一个典型的
三维构造的立体空间结构: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广度),包括农、林、牧、渔、草、虫、微生物等生物
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深度),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在较深层次上对光、
热、水、气、土、肥、劳力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要素的合理利用;经济增值维(农业的高度),对农产
品加工、贮藏、运销等增值环节的拓展,使农业生产的经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发展立体农业就是
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达到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例,因而强调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物质投入,同时
注意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使农业系统长期处于良性循环,达到持久稳定的经济产出,同
时,又要立足单位面积土地立体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备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持续性,建立多
层次群体的生物立体群落,注重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多级质能、多种产业的结合。
(2)立体农业的内涵核心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核心是一致的。结合立体农业的理论和实
践,从农业资源的合理循环配置来看,立体农业的内涵核心就是农业生物中多物种、多层次的组合
配置或者多级质能循环转化,这是立体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内涵核心。根据立体农业的内涵核心,其
外延就是围绕立体农业的农副产品和服务开展所进行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它不仅致力于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副产品数量上大幅度增长,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化,还要科学地开发自然资
源和社会资源,扩大人们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宏观性。立体农业发
展要置于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之中,把农林牧渔产业自身和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山水田
林路的综合治理,自然、社会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综合经营,按照
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使立体农业既是农业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又能有力地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从农业经济发展角度看,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呢?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广泛,但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不同类型区域丘陵山地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具
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要求,循环经济理论与行动的目的是达到节约资源、
减废治污、治理和保护环境,进而从整体上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以实现人类社会与
自然和谐、公平、良性的互动循环。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经济发展的基
本经济问题就应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生产什么、丘陵山区立体农业为谁生产和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6)
陵山区立体农业如何生产以及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根据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基本经济目标应是为社会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服
务;采取农业产业化经营清洁生产方式进行生产;面向非丘陵山区的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主体提供
绿色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丘陵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