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2012年3月23日出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格和应用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能够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规划工作的信息管理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等工作,也可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为企业培养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已成为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2]。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是指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实践项目的作用、手段及能力培养的目标等因素进行分类,并按类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各模块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职业定位也有所不同。对于以为制造业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为主的理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言,重点围绕“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并模块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决策及ERP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按照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一般可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即课程实验模块、专项实训模块、项目实践模块和学科竞赛模块。四个模块间的关系具有系统性、衔接性、递进性。每个模块内部又可细分成若干个模块,以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3]。
1.课程实验模块。是将要求实践应用的课程配上必要的实验,以实验配合理论课教学,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模拟及设计,通过课程实验培养学生的ERP操作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该模块又细分为验证试验、模拟试验和设计实验。
2.专项实训模块。是学生必备基本能力的培训活动,主要结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知识体系等展开。该模块又细分成平台实训、模块实训和方案实训。平台实训是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的实训,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平台设计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模块实训是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和角色定位进行的实训。包括ERP软件开发、ERP系统实施、ERP系统应用等。学生可以根据ERP软件设计员、ERP实施人员、ERP业务员等职业角色选择不同的模块,重在培养学生ERP专项技能、职业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方案实训是向学生提供选题难度相同、企业背景不同的若干实训备选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重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