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影响.pdf

发布:2017-08-07约3.24万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22 卷第 9 期 生  态  学  报 V o l. 22,N o. 9 2002 年 9 月 A CTA ECOL O G ICA S IN ICA Sep. , 2002 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中锰剖面分布的 影响 1 2 2 1 2 刘学军 , 廖晓勇 , 张扬珠 , 张福锁 , 黄运湘 (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北京 100094; 2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系, 长沙 4 10 128) 摘要: 为了探讨红壤性水稻土锰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通过长达 16 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稻作制、有机肥以及地下水位 a 对土壤剖面中全锰、活性锰和交换态锰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长期淹水种稻引起 0~ 20 cm 土壤层次全锰、活性锰 和交换态锰含量的显著下降, 而在 20~ 40 cm 和 40~ 75 cm 土层相对累积。不同稻作制比较, 0~ 20cm 土层中全锰、活性 锰和交换态锰含量以稻稻泡显著高于稻稻绿和稻稻油处理, 而 20~ 40 cm 和 40~ 75 cm 土层 3 种锰形态的含量各稻作制 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明实行水旱轮作的稻稻绿与稻稻油两种稻作制耕层土壤锰的淋溶损失比持续淹水的稻稻泡制更为 严重。相对而言, 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和地下水位对土壤剖面中锰分布的影响要小于稻作制, 总的趋势为: 土壤剖面中锰 的空间分异程度以高量有机肥 常量有机肥 单施化肥; 低水位 高水位。从土壤中锰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看出, 水旱 ( ) 轮作 尤其是在低水位和有机无机配合的条件下 比长期淹水更有利于土壤锰氧化还原引起的深层淋溶与淀积, 加速了 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成。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稻作制; 地下水位; 有机肥; 锰; 空间分布 - Ef f ects of R ice ba sed Cropp in g Sy stem on D istr ibut ion of M an- gan e se in the Prof ile of Paddy So il D er ived From Red Earth 1 2 2 1 , , , , L IU X u e J un L IA O X iao Yon g ZHAN G Y an g Zhu ZHAN G Fu Suo HU AN G Yun 2 X ian g  ( 1. D ep a r tm en t of P lan t N u tr ition , Ch ina A g r icu ltu ra l U n iv ers ity , B eij in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