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85页).docx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地处***北麓,*******南缘,团场位于**县境内西北部,以两大片七小片分布于各乡村之间。团部距**县城37km,距和**区59km,总面积135km2,团场东西宽5km,南北长约20km,南距315国道37km。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1、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位于****东北部,包括三个农业单位:**(土地面积573.9公顷)、**(土地面积148.43公顷)、畜牧公司(土地面积188.95公顷),项目区土地面积911.29公顷,南接****团部,西、北临*******,东邻**县***乡。项目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79°38′19″~79°41′14″,北纬37°31′18″~37°34′24″。建设规模757.9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1.6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4.5%。
2、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北部冲积平原,该平原系吕梁运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台块之后,经过上更新统年代的河流的冲积和风积作用,地物表面不断覆盖着现代风成粉成土而且厚度越积越大所形成。
项目区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自然坡降1.4‰~2‰,平均高程1296.5m。项目区成土母质系第四系洪积—冲洪积物,大都由结晶物组成的高山带原生化带,粘粒活动旺盛,但养分释放快,不保水,不保水。
3、气象
****项目区属于北半球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干旱,少雨,多风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端。3~5月为风沙季节,基本为扬沙或浮尘天气。极端最高气温41℃,年平均气温
11.9℃,多年平均降雨量41.6mm,年蒸发量为2412.9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8倍,农作物需水几乎全部由灌溉供给。
4、水文地质
地表水:****项目区属于******区,该水系源于***北坡年径流量21.6亿m3,****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为****灌溉期年均引水3400m3。项目区通过**干渠引水,每年可从渠口获得水量780万m3。
地下水: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地下水资源储量为1500万m3,卖身为1.5~10m,单井取水量80~230m3/h。
5、土壤、植被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棕漠土、风沙土两类。耕地土壤类型以灌溉棕漠土为主,此类土壤多为沙质,物理性能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3%~0.8%之间。
6、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热风、大风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造成严重的危害。
7、土地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911.29公顷,农用地430.96公顷,,其中耕地351.3公顷,园地29.04公顷,林地30.189公顷,其它农用地20.43公顷;建设用地53.55公顷,未利用地426.79(包含153.33公顷的不动工面积)公顷。
二、交通、电力、通讯条件
(一)、交通设施:****交通十分便利,通往各连队公里以全部硬化,团场有发往和田班车,有小公共汽车及出租车通往各连队。
(二)、水利设施:项目区现有干渠一条,从西南向东北延伸,贯穿于项目区。从干渠分出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