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作业指导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作业指导书
2;
本标段强夯处理共有 4 个段落,累计处理长度为 147m处理面积为, 7460m
2;孔内强夯
分层强夯处理共 4 个段落,累计处理长度 130m,处理面积 16650m
2;冲击
处理共有 2 个段落,累计处理长度(桩长)为 6496m,处理面积为 990m
2 。分层冲
碾压处理共有 4 个段落,累计处理长度为 240m,处理面积为 5880m
2
。
击碾压处理共 2 个段落,累计处理长度 75m,处理面积为 4672m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内强夯、孔内强夯及冲击碾压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 版);
三、施工准备:
1、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按时到场,机械运转良好、配套合理,满足施
工需要。
2、了解附近建筑物情况,查明施工范围内有无地下管线或设施,并采
取相应预防有害影响的措施。
3、对作业场地进行整平,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树木、杂草、碎石等,并预
先做好临时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
4、施工放样,测定施工场地高程,用小木桩标出夯点位置,并按夯击顺
序编号(强夯及孔内强夯)。强夯处理宽度=路堤底宽+ (2*3m);孔内强夯加
固宽度至坡脚外3m。
5、对所有机驾及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施工工艺工序,做好施
工技术准备工作。
6、夯前检查夯锤质量,计算夯锤落距,保证单击夯击能满足设计要求。
四、施工工艺、工序及要求:
㈠、强夯处理(动力固结法)
强夯处理适用于Ⅱ级或Ⅱ级以上湿陷性黄土路段,在正式施工前应对施
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试夯顺序如下:
1、施工时,应根据设计选点试夯,一路段内若土质基本相同,试夯可在
一处进行;若差异明显,应分别进行试夯。试夯面积不小于30m×30m。
2、在试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土测试,做标准贯入试验,测定并详细记录
有关数据。
3、试夯时应将含水量严格控制在最佳状态。当土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
量时,应采取铺撒吸水性材料(如石灰、水泥)或换土等有效措施处理;当
土的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 2%以上时,应适当加水,待水分全部渗入地基一
昼夜后且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才能夯击。
4、选取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进行试夯,在试夯过程中,应测量每个
夯点每夯击一次的下沉量(简称夯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
5cm。
5、试夯结束后,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定土的承载力。当强夯效果不能
满足设计要求时,要进行补夯或调整参数再进行试夯。
6、通过试夯前后的试验结果对比,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技术参数,指导
强夯大面积施工。
主夯点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夯点间距为4m;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4(对
于圆底夯锤可按夯锤直径的1/4 进行搭接)。
施工工序:
1、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2、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3、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
程,落锤应保持平稳,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
整平;
4、重复工序 3,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
击;
5、重复工序1~4,完成第一遍主夯夯点的夯击;
6、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地面高程;
7、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按上述步骤逐步完成第二遍副夯夯点的夯击,
及最后一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