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天津医科大学 心电图基本知识1PPT.ppt

发布:2018-01-09约4.11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一)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双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L ? ? F ? R ? Ⅱ ? Ⅲ ? Ⅰ ?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加压单极肢导联探查电极分别连接在人体的左上肢、右上肢或左下肢, 负极均连接在零电位点中心电端(0)(无关电极)。 + + R′ L′ F′ 0 + F L R aVR aVL aVF ? ? ? ? ? ? ? ? ? ? Ⅱ Ⅲ L R Ⅰ aVF F aVR aVL Ⅱ Ⅲ L R Ⅰ aVL aVF F aVR 额面肢体导联的六轴系统 (三)单极胸导联的导联轴 OV1、OV2……OV6分别为V1、V2……V6的导联轴,O点为无关电极所连接的中心电端。 探查电极侧(实线)为正,其对侧(虚线)为负。 第五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命名和意义 3个波 P波:心房除极 QRS波:心室除极 T波:心室快速复极 2个段 PR段 ST段:心室缓慢复极 2个间期 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QT间期 :心室除极复极时间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二、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QS QS QR Qr Qrs QRs qrS QrS qRS R R RS Rs rS rsr‘ P波、T波的常见形态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率的测量 各波段时间、振幅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心电图坐标 1mm X 1mm的方格坐标记录纸 横坐标代表时间 每一小格为lmm相当于0.04s,5小格0.2s(走纸速度25mm/s) 纵坐标代表电压 若定标电压lmV =l0mm,1mm=0.1mV 心电图坐标 心率的测量 心率(次/分)= 60 P—P或R—R(s) 各波时距的测量 自波形起点的内缘开始,至波形终点内缘 间期的测量 P-R间期 应选P波最宽QRS波群起点清楚,最好有q波的导联,一般选Ⅱ导 Q-T间期 应选最长的Q-T间期测量 各波高度和深度的测量 测量向上的波高度时: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至波形的顶端 测量向下的波深度时: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该波的低端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线: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其他(QRS波群、J点、ST段、T波):QRS起始部水平线 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电图是如何产生的? 怎样与病人相连的? 正常图形是怎样的?异常呢? 历史溯源 “爱因托芬”三角 历史溯源 国际公认了美国心脏学会(AHC)在1954 年提出的倡议 1、 12导联心电图 Ⅰ、Ⅱ、Ⅲ、aVR 、aVL、aVF V1、V2、V3、V4、V5、V6 2、 18导联系统 增加了右胸V3R~V5R、左胸V7~V9 方圻 黄宛 20世纪5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心电图应用 黄宛1918年生于北京, 17岁考取清华大学。 20岁考取协和医学院。1947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赴美学习。 1950年回国,和方圻教授一起,开始了心电图的研究应用。 第一章 心电图基础知识 第一节 心电图临床意义 及产生基础 一、心电图临床意义 (一)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最有价值) (二)辅助诊断心房、心室肥大 (三)反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四)心电监护 (五)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对心肌的影响 (六)辅助诊断电解质代谢紊乱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窦房结 结间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房室结 希氏束 二、心脏解剖及生理功能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静息状态 —— 外正内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除极化——外负内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