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城镇化进程中擦亮文化底色.PDF

发布:2017-05-24约1.26万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本版责编 边思玮 综合新闻 E-mail:zgwhbnews@163.com 电话:010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百家横议 山东:城镇化进程中擦亮文化底色 找准保护方言的定位和力度 李英锋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今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 任何一种方言的产生、传播、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 发展乃至消亡都与社会经济发展 围内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 相关,有其内在的规律,这种规律 截至2014年年底,山东省的常住人 前,“乡村记忆工程”首批选取的20个试 年年底,1200平方米的“文化沙龙”在东 快速发展区间。在城镇化这趟疾驰的 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 很难被人的意志所左右。普通话 口城镇化率为53.75%,低于我国发达地 点单位已开始全面建设。试点完成后, 上虞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列车上,如何保证历史文化“不掉队” 作,针对急需开展记录保存的汉语方 是官方语言,尽管有政府推广示范 区的城镇化率平均水平,推进新型城镇 该工程有望在全省推广实施。 “‘文化沙龙’建成后,居民们能在 是大问题。 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山西、浙江、福 的作用,但本质上是其更易于交 化建设成为山东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 “乡村记忆工程”并非新建馆舍,而 其中看书、读报、运动,免费的电子阅览 山东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建、重庆4个省市启动首批汉语方言 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方 势。“要把文化传承贯穿于新型城镇化 是利用乡土建筑进行改造。结合当地 室更是深受居民欢迎。”广文街道人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山东仅国家级历史 调查。近日,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 言就不同了。首先,方言是动态 全过程,让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代代相 的城镇化建设规划,工程重点在文化遗 工作室主任唐立红说,社区“文化沙龙” 文化名城就有10座,此外,还有国家级 示,离开家乡后,23.6%的受访者经常 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现在的 传。”这是2014年10月印发的《山东省新 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 利用率非常高,居民享受的公共文化服 传统村落1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方言,50.7%的受访者只是偶尔讲, 上海话和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当 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一大 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 务待遇不比市民差。 19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3 22.1%的受访者几乎不讲。 地方言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其次, 亮点。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山东,在推 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 记者调查发现,基层在城镇化过程 项。“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历史文化的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 方言本身也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