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构树栽培技术规程.doc

发布:2017-11-01约3.4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草案) DB52/ T××-20 构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ques Regulations for planting of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 (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 ×× - ××发布 20××-××实施 前言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负责起草单位:贵州大学、贵州省林业厅种苗站 参加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玉芳、张乃春、高鹤、王定江、杨汉远、孙建昌、张友元、张雪燕、周鑫。 构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种子采集及贮藏、苗木培育、人工造林技术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山区播种育苗、人工造林,其它分布区和栽培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GB6001-85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DB5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贵州省地方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构树 构树属于桑科Moraceae桑亚科Momideae构树属Broussonetieae,落叶乔木,高10-16m,叶互生,宽卵形至矩圆状卵形,3至5裂或不分裂,三出脉;花单性,雌雄异株;聚花果球形,径约3cm,肉质,7-9月为果熟期,成熟时红色。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岛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 4 采种 4.1采种母树选择 选择8年~15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冠形好、结实量大的母树采种。 4.2种子采集与调制 7-9月为种子采集期,当聚花果变红色时成熟,可在此时采集或收集当天掉落地上的果实,及时挂附采种临时标签。将采回后的果实浸入水中,12-24小时后,放于细眼箩筐中, ,用手搓揉,将外种皮搓烂,冲水使种子下沉,经多次分离,即得纯净种子,然后阴干。 4.3种子贮藏 常温干燥后,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处保存。 5苗木培育 5.1圃地选择 参照《GB6001育苗技术规程》执行。 5.2圃地整理 苗地经深翻、碎土、耙平,要求达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苗床床面要高出步道15-30cm,沙壤土低些,粘壤土高些?床宽1-1.5m?床长依地形而定,床间步道30-50cm?土壤消毒用多菌灵25%的可湿粉剂500倍液喷洒床面,再用过磷酸钙20Kg/亩(P2O5含量16%)与苗床内的土壤充分混匀,用量为300kg/hm2。 5.3播种 5.3.1播种前种子处理 春播育苗播种前,需浸种处理。种子置35-400C温水浸泡24小时左右,播种前取出滤水。 5.3.2播种时间 春播和秋播皆宜。 春播 当春季温度回升到10℃以上,进行播种前种子处理后,与细沙(或火土灰)1:1混合播种。 秋播 秋播在7月底~10月中旬均可,原则上宜随采随播。 5.3.3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撒播: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整理好的苗床上,覆细土1mm左右或不覆土、或均匀撒上0.5cm厚的锯木屑,最后用草覆盖床面。播种量15~30kg/hm2。 条播:沟间距15~20cm,沟深2cm~3cm,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细土1mm左右或不覆土、或均匀撒上0.5cm厚的锯木屑,最后用草覆盖床面。播种量7.5g~11kg/hm2。 5.4苗期管理 5.4.1揭草与遮阴 幼苗出土期,需保持圃地土壤疏松、湿润,当幼苗出土1/3后陆续揭除覆盖,出土1/2后全部揭除。圃地内的杂草需除去,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5.4.2间苗 春播的幼苗期在5月~6月,秋播的幼苗期在11月~12月,当幼苗展开2~4个(对)真叶时及时间苗,拔除生长过于密集,发育不健全和受伤、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使幼苗分布均匀。间苗应掌握“间早、间密、留强去弱、间补结合、分次实施”的原则。对幼苗过疏地段进行补栽。 间苗的同时,也可进行移植。幼苗展开2-4个(对)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植定苗?单位面积上保留的株数比计划产苗量多百分之十五左右?圃地留苗 (12万株~18万株)/hm2。 5.4.3 除草松土 春播的速生期在7月~9月中旬,秋播的速生期在翌年1月~3月月中旬,适时除草松土并控制少生侧枝,及时摘芽除蘖。 5.4.4水肥管理 3月~5月需多次浇灌,一般当表土层5cm以下出现干燥时就要浇水,6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