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光伏材料 第三章.ppt

发布:2017-05-23约4.58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光伏材料 第三章 太阳电池基本原理 从理论上来说金属光电效应是可以做太阳电池的 。 太阳电池工业生产中一个重要考虑是转换效率 。 光电效应电池的转换效率理论值为1%,实验室仅为0.001% ; 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理论值为27%,工业生产产品转换效率18% 。 光电效应是没法应用到现实中的 光电效应太阳电池不可用的原因 金属中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费米能级跃迁到真空能级,需要吸收能量为3-5ev。可见光的能量范围为0.4-4ev。半导体光伏效应中电子吸收1-2ev就可以完成从价带到导带的跃迁 金属光电效应导电的仅为电子,而半导体光伏效应中参与导电的载流子包括电子和空穴 。 光电效应光电流要远小于光伏效应光电流,因此目前太阳电池材料仍然是半导体,而非金属材料。光电效应主要应用到光电倍增管中 。 火力发电系统是通过燃烧能把水加热成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 水力发电则是通过水的重力势能来发电; 核裂变发电系统则是通过裂变能来发电;聚变能发电前景很好,但是现在仅仅处于研发阶段 太阳能发电系统与以上所述完全不同,既没有马达旋转噪音,也没有污染物排除。是一种清洁长久的发电方式,而且现在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三、太阳电池电路模型 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太阳电池看做一个P-N结二极管 理想二极管电流电压关系: 电流从P型半导体指向N型半导体 在光照的情况下,P-N结内会产生光电流,即光生电流 ,其方向有N型半导体指向P型半导体 太阳电池电流电压关系可以表示为: 遮光损失 *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太阳电池实质,太阳电池发电原理、制造流程。 熟悉影响太阳电池转化效率因素,以及转化效率极限。 掌握太阳电池表征参数,太阳电池等效电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光电效应,光伏效应,丹伯效应,肖特基效应,太阳电池发电原理,太阳电池表征参数,太阳电池电路模型,太阳电池转化效率影响因素,太阳电池转化效率极限,太阳电池制造流程。 三、教学重点: 太阳电池表征参数,太阳电池等效电路,电池效率影响因素及效率极限。 四、教学难点: 太阳电池光源,光伏效应、光电效应、丹伯效应、肖特基效应区别, 太阳电池 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时发现,而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利用光量子理论进行全面的解释 光电效应指光照射到金属材料表面,金属内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脱离金属束缚,成为真空中自由电子 脱离金属束缚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移动到金属阳极,形成光电流 一、光电效应 太阳电池(Solar Cells)是指能够把太阳光辐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 光伏效应是指光照射到半导体P-N结上产生可输出功率的电势差的现象 过程包括: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电子空穴对,内建电场作用下电子空穴对分离,电子空穴相向运动到端电极输送到负载 。 光电流:漂移电流,扩散电流 二、光伏效应实质 丹伯效应(Dember effect)也成为光扩散效应(photodiffusion effect)。当入射光照射到半导体表面时,光子被吸收产生电子与空穴。由于表面电子和空穴浓度的增大,会产生向内不扩散的运动,但是由于两者扩散系数不同,故会在空间产生电子和空穴相对分离的区域,也就产生了内建电场。该电场两端电压即为丹伯电压, 影响Dember效应的一个原因是肖特基效应(Schottky effect)。该效应是电池片电极制作过程中金属和半导体接触产生的,肖特基电压远大于丹伯电压,因此,实际中我们测量的丹伯电压应该是金属-半导体间肖特基效应电压。 三、丹伯效应与肖特基效应 太阳电池发电原理 一、太阳电池基本结构 Ag阳极 Ag阴极 抗反射膜 N型硅 P型硅 Al背阴极 太阳光照射到太阳电池表面时,光子透过抗反射膜,然后照射到N型硅表面,导带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跃迁成为自由电子。用导线将电池片正负极通过负载相连接,此时就会有光电流流过负载 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 :通过导线把电池的阴阳极直接相连,此时流过导线的电流即为短路电流,用ISC表示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 :太阳电池阴阳极两端无导线相连,光生载流子只能聚集在P-N结两端产生光生电动势,这时在电池两端测量所得电势差即为开路电压,用VOC表示 最大输出功率:Pm=Vm×Im 二、太阳电池表征参数 传统的电池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是固定的,然而太阳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及其功率与光照条件和负载都有很大关系 I Vm Voc 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