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常见缺陷讲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轮胎常见缺陷产生
的原因及鉴定
胎侧起鼓
胎侧起鼓示意图
主要原因: ?
?胎体帘布帘线疏密不均。
?胎侧胶厚度薄厚不均。
?胎侧接头搭接不良。
?胎体受撞击、垫伤后胎体帘线产生应力松弛。
?胎体受到冲击、撞击后帘线折断。?
起鼓外观特征
a. 胎里垫裂
b.因帘线垫断产生的凹痕
鉴别方法:
?在出现起鼓的部位,沿相同的周向(等半径),手用力顶住胎
体左右移动,当感觉起鼓部位厚度略薄或强度稍弱时,可判定
为制作不良。
?如没有明显差异,且起鼓部位外侧或内侧有撞击痕迹时(外面有
伤、胎里帘线断裂、胎里凹痕),可判定为使用不当。
?起鼓部位胎圈底部帘线划伤,可判定为安装不良。
胎侧起鼓
胎侧凹陷
主要原因:
?
? 胎体帘布搭接宽度大于标准(径向凹陷)。
? 气密层搭接宽度大于标准(径向凹陷)。
? 反包布端点折叠(周向凹陷)。
?
鉴别方法:
? 在出现径向凹陷的部位,沿相同的周向(等半径),手用力顶住
胎体左右移动,当感觉凹陷部位厚度略厚或强度稍大,且从胎里
看有明显的接头痕迹,可判定为制作不良(凹陷宽度10MM以上)
? 在出现周向凹陷的部位,圆周方向呈不规则状态,可判定为制作
不良。
脱 层
(胎面,胎侧,胎圈)
主要原因:
?
?成型时各部件之间没有压实。
?半成品部件表面有油污或异物。
?超负荷或超速度(轮胎的设计
速度)行驶。
?低气压碾压。
鉴别方法:
?从脱层界面看表面光滑,可判定为制作不良。
?从脱层界面看表面有粘状物或异物,可判定为制作不良。
?从脱层界面看,有明显的撕裂痕迹或撕开状线痕损,可判定为
使用不当。
胎侧脱层示意图
胎侧开裂
主要原因:
?
?胎面的停放时间短。
?轮胎硫化时脱模剂涂
抹位置不当。
?胎坯喷涂时过度喷涂。
?轮胎材料分布不合理。
?低气压碾压。
鉴别方法:
?从轮胎侧面看在胎肩下部呈周向开裂,且以一定的角度由
薄到厚向胎肩方向延伸,开裂表面光滑,判定为制作不良。
胎侧开裂示意图
胎冠变形
主要原因:
?
?胎面基部胶厚度小于标准。
?充气压力过高。
?轮胎胎冠刺伤。
?
鉴别方法:
?变形部位花纹沟底部胎面基部胶厚度小于2mm,可判定为制作
不良。
?变形部位花纹沟有垫伤或刺伤痕迹,可判定为使用不当(因胎
面基部胶被垫伤或刺伤后,钢丝带束层帘线就会裸露出来,随
着空气及水分的侵蚀钢丝就会生锈,从而造成钢丝与橡胶之间
脱离,此时就会出现胎冠变形)。
胎冠变形示意图
胎面及胎侧接头开裂
胎面接头开裂示意图
主要原因:
?
?轮胎成型时胎面或胎侧搭接宽
度及方式不当。
?接头部位有异物。
?接头部位没有压实。
鉴别方法:
?因胎面接头为斜茬对接,胎侧接头为斜茬搭接,所以,当出现
接头开裂时,开裂方向均与胎体呈一定的角度,且开裂表面光
滑(胎面上有一个接头,胎侧一侧有一个接头)。
轮胎安装时爆胎
主要原因:
?
? 钢丝圈松散、胎圈口偏、胎圈弯曲。
? 安装操作不当:没有润滑,胎圈相
对于轮辋胎圈座歪斜,初装压力大
(一般大于40PSI)。
? 轮辋的轮缘曲线不合格或轮辋直径
超标准。
?
鉴定方法:
? 爆破位置出现钢丝圈松散、胎圈 V
字型、胎口窄可判定为制造或运输
不良。
? 用球带尺测量,轮辋直径大于标准;轮缘曲线不合格;轮辋严重锈蚀
或变形可判定为轮辋原因造成。
? 经确认,轮胎、轮辋均正常,可判定为安装不当造成。
处理方法:
? 爆胎未造成人员伤害的及纠纷,代理商经与BS技术服务课联系
确认,可酌情赔偿轮胎1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