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答案.doc

发布:2017-03-31约7.4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测量与仪器》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 1.比较法;数值;单位;误差。 2.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理论;电子测量仪器。 3.频率;电压;时间。 4.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 5.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 6.国家计量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工作计量基准。 7.考核量值的一致性。 8.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9.有界性;对称性。 10.绝对值;符号。 11.准确度;精密度。 12.2Hz;0.02%。 13.2/3;1/3~2/3。 14.分组平均法。 15.物理量变换;信号处理与传输;测量结果的显示。 16.保障操作者人身安全;保证电子测量仪器正常工作。 1.A2.C3.D4.B 5.B 6.D7.A 8.B9.B 10.D1.答:测量是用被测未知量和同类已知的标准单位量比较,这时认为被测量的真实数值是存在的,测量误差是由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引起的。计量是用法定标准的已知量与同类的未知量(如受检仪器)比较,这时标准量是准确的、法定的,而认为测量误差是由受检仪器引起的。 由于测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才出现了计量,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需要计量予以保证,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没有计量,也谈不上测量。测量又是计量联系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测量,计量也将失去价值。计量和测量相互配合,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2.答:量值的传递的准则是:高一级计量器具检定低一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同级计量器具的精确度只能通过比对来鉴别。 3.答:测量误差是由于电子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设备、测量方法、外界环境、操作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仪器误差、影响误差、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人身误差、测量对象变化误差。按照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大类。误差的常用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1.解:绝对误差 ΔX1=X1-A1=9-10=-1V ΔX2=X2-A2=101-100=1V 相对误差 2.解:ΔIm1=× Xm1=±0.5%×400=±2mA,示值范围为100±2mA; ΔIm2=× Xm2 =±1.5%×100=±1.5mA ,示值范围为100±1.5mA 。 选用量程为0~100mA、1.5级的电流表更合适。 3.解:对于图1-9(a) 绝对值:,相对误差: 对于图1-9(b) 绝对值:,相对误差: 4.解:45.8 86.4 500 3.80×104 3.12×10-3 3.18 43.5 4.00 5.解:① 准确度低,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大,随机误差小) ② 准确度高,精密度低(系统误差小,随机误差大) ③ 准确度高,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小,随机误差小) 习题2 1.正弦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 2.主振级;调制级;内调制振荡器;输出级;监视器。 3.RC文氏电桥振荡;稳幅;负。 4.外界条件;电路及元件内部的噪声;元件老化等产生的寄生相移。 5.频率合成器。 6.鉴相器(PD);环路低通滤波器(LPF);电压控制振荡器(VCO)。 7.先产生正弦波再得到方波和三角波;用施密特电路产生方波,然后经变换得到三角波和正弦波;先产生三角波再转换为方波和正弦波。 二、选择题 1.B2.A3.C4.A5.C6.D。 三、简答题 1.答: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由主振级、调制级、内调制振荡器、输出级、监视器和电源等六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1)主振级。其作用是产生高频等幅载波信号,也叫高频振荡器。(2)调制级。将主振级产生的高频等幅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音频调制信号(400Hz或1KHz)同时送到调制级后,从调制级输出的就是载有音频信号的已调波了。(3)内调制振荡器。其作用是产生内调制信号的,也叫内调制振荡器,一般的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内调制信号有400Hz和1kHz两种。(4)输出级。其作用主要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衰减器对输出电平进行较大范围的调节和输出阻抗的变换,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5)监视器。监视器主要用来测量输出信号的载波的电平和调幅系数,显示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波形等,对输出信号进行监视。(6)电源。电源供给各部分所需的直流电压。 2.答:正弦波形通常是令三角波经非线性成形网络,用分段折线逼近的方法来产生。电路图2-17所示为一种实际的正弦波形成电路。其功能是将三角波整形为近似的正弦波输出。电路中使用了6对二极管。+2V、-2V直流电源和电阻R1~R6及R1’~R6’为二极管提供适当的偏压,以控制三角波逼近正弦波时转折点的位置。随着输入三角波信号电压升高或降低的变化,6对二极管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