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最新版本的心肺复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物应用 利多卡因 适应症:室颤、室速和恶性室早,地位已明显下降,作为二线用药 使用方法:首剂静推1.0~1.5mg/Kg,如有必要,两分钟后重复此剂量,然后静滴维持,2~4mg/min,总剂量可达3mg/Kg 副作用:语言不清、肌肉抽动、眩晕、心动过缓、心肌和循环抑制 药物应用 硫酸镁 主要用于尖端扭转性室速和伴有低镁血症的室颤和室速 使用方法:1~2g+100ml于1~2分钟静注,然后0.5~1g/h静滴 碳酸氢钠 正确的CPR和充分给氧是缓解酸中毒的主要缓冲剂。如果在通气不充分时给予碳酸氢钠,产生大量的CO2不能被排出体外,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导致神经中枢损伤。 及时适量补充对纠正由于缺氧、低灌注导致的代酸也很重要。 复苏后处理 维持有效循环 维持有效呼吸 防治脑损伤 防治急性肾衰 感谢各位爱的奉献 心肺复苏 心源性猝死:在瞬间或在症状发作后一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病史,以急性病症起始的一小时突然意识丧失为先兆,在发病后1~24小时内死亡。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需措施,病人可能得救而存活 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因素是心脏骤停 心室停搏(电的或机械的) 心室自主心律 心室颤动(包括室扑或某些室速)。 临床表现 前驱期:在数天前至数月,可有胸痛、气促、疲乏、心悸,或无症状。 终末事件期:瞬间至一小时。病情急剧恶化,可有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眩晕、血压降低、心率或心律变化。 心跳骤停:4~6分钟或更长。有效血液循环和意识丧失。表现为心音和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意识丧失或抽搐、二便失禁、呼吸微弱或停止、瞳孔扩大。 生物学死亡期:复苏失败或复苏成功后心电、意识不能恢复。 心脏骤停后,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经过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大脑细胞耐缺氧时间为4~6分钟,小脑为10~15分钟,延髓为20~25分钟,脊髓为45分钟,交感神经节60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 血液循环停止10秒钟,大脑因缺氧而丧失意识,2~4分钟后脑内葡萄糖和糖原储备耗竭,4~5分钟ATP耗尽 时间就是生命!!! 组织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时间 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诊断 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处理 心肺复苏 (basic life support, BLS) Airway:开放气道 Breathing:人工呼吸 Circulation:建立血液循环 判断病人有无意识:轻拍两肩膀并呼唤病人 呼救:大声呼叫激活急救系统,以获得别人的帮助 放置体位:将病人平仰在坚硬的平面上,尽量减少病人颈部的移动。 救护者的位置:跪于病人肩部水平。 开放气道:极为重要。头后仰/颏提高或下颌前移法、插J形管、气管插管。一定要快。 Airway:开放气道 Breathing:人工呼吸 判断有无呼吸(10秒):看胸廓活动、听呼吸声音、感觉呼吸气流。 人工呼吸:要看到胸廓有明显起伏,否则重新打开气道,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通气管道。 人工首先给于两次 无氧通气量700~1000ml/次,吹气时间2秒。 有氧(氧浓度40%)通气量400~800ml/次,吹气时间1~2秒。 救护者呼出的气体能够维持病人有效血氧浓度。如无效,应检查气道是否通畅。 Breathing:人工呼吸 判断脉搏:专业人员用正确的手法检查颈动脉(10秒),非专业人员不须注意。 再次呼叫急救系统 胸廓按压 Circulation:建立血液循环 手掌位置: 专业人员:术者用近病人腿的手的中指和食指触及病人的剑突,另一手根部位置于胸骨下半部,在剑突界上两横指,把手掌根部长轴置于胸骨长轴上,然后置上另一只手。 非专业人员:胸部中心或两乳头中点,胸骨切迹两指。 两手互相平行,手指不接触胸壁。用主要的力量按压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机会 肘关节不能弯曲:用腰部的力量(50kg)将胸骨压低4~5cm, 然后突然完全松开,按压和松开的时间应该相等。松开后手指不要离开胸壁。 下压速率100次/分 有效的按压应使大动脉脉搏可被触及,收缩压达到100mmHg,平均血压超过40mmHg,颈动脉的血流量达到正常值的25-35% 以往的“心泵机制”已被“胸泵机制”代替。现在认为心肺复苏时的心脏射血是通过增高胸内压使肺循环血流进入左心和主动脉,而动静脉压力差又有利于血流从外周动脉系统流向静脉系统。同时,由于肺动脉瓣和上肺静脉系统静脉瓣关闭,阻止了上腔静脉及肺动脉血流返流。当胸骨反弹胸内压下降时,这些瓣膜开放,上腔静脉及右室血流流向右房和肺动脉。因此,在心肺复苏中,胸腔起到了泵的作用,而心脏只充当了管道的作用。 给未来的你 Airway 判断有无意识 呼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