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从全球汽车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汽车消费大国最终都
成为了汽车制造大国, 而且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成长期与本国汽车消费
的快速成长期高度相关。 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
实力和制造能力。
基于广阔的国内市场、 显著的劳动力要素优势、 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发展基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将得到快速提升。我们维持汽车行业“强于大市”
的投资评级。
全球产业链的承接者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析判断, 与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 我们认为应该从全
球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汽车行业。 未来五到十年, 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充分
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关键时期。 单纯从国内市场的
激烈竞争导出对行业发展前景和利润水平的预期则显著低估了发展潜力。
产业链的全球配置是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格局变化, “到中国去”
已经成为趋势, 使中国有望获取更多的汽车价值链环节。 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
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基于广阔的国内市场、 显著的
劳动力要素优势、 相对完善的制造业发展基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快
速提升。
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加入 WTO 和国内经济增速高位运行,汽车需求一直
维持相当的热度。 随着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商用车稳健成长且市场竞争
结构趋向合理; 乘用车价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综合作用, 导致需求快
速增长。
2007 年上半年,汽车消费需求量增长 23.3%,维持在相对高位,也是入世 6
年来第四个增速超过 20%的年份。中国汽车特别是轿车普及率处于非常低的位
置,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收入的快速提高,轿车普及率将会有良好表现。
从区域来看,由于中国存在显著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
距,轿车消费将逐步从北京、 上海等发达地区向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梯次推进。
当前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与北京比仍然很低,但这些省份人均
GDP 已达到或超过 2000 美元,将进入汽车快速发展时期。这些省份总人口接近
3 亿人口,远远高于北京,其快速发展期应该长于一类地区。
同时,我们认为, 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向好, 以改善出行条件为重要内容的消
费结构升级将持续到 2020 年。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道
路状况,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006 年城镇居民家庭
轿车普及率仅为 3%,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当前的汽车保有率远低于国际平均
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时期的水平。
2006 年末中国私家乘用车保有量为 1500 万辆,保守预计到 2020 年将增长
到 1.2 亿辆。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出口的拓展,估计到 2015 年左右,中国汽
车产销量有望达到 1800 万辆以上,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一半。我
们预计,乘用车市场发展至少还将有 20 年左右的较快速增长, 未来 10 年有望维
持 15-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汽车产业比较优势显著
中国汽车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