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1957-1994铝锅.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Q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QB 1957--94铝锅1994—06--10发布1995-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QB 1957--94铝·锅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锅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适用于铝及铝合金板材制成的蒸煮类锅;不适用于铝煎锅、铝炒锅等具有其它功能的锅。2引用标准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 3190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化学成分GB 3562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 5296.1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6543瓦楞纸箱GB 11109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术语GB 11333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3.术语3.1起皮产品表面的破皮或分层。3.2气泡产品表面含有气体的凸形。3.3 坑产品表面的单面凹陷。3.4癌产品同一部位,一面为凹陷;另一面为凸起。3.5尖形癌产品表面尖形受损伤的癌。3.6 缩陷产品同一部位两面具有的陷。3.7 皱折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4一06一10批准1995—02-01实施
QB 1957-94产品表面不规则的凹凸皱起。3.8旋压痕旋压造成的产品表面痕迹。3.9划伤产品表面受硬物擦划产生的沟痕。3.10 其它术语应符合GB 11109及有关标准的规定。4产品分类4.1产品品种4.1.1产品按功能分为煮类、蒸类两个品种。煮类锅按表1规定的锅身外形和高度尺寸分为深锅、浅锅、柿形锅等;蒸类锅按锅算数量分为单蒸锅、双算蒸锅和多算蒸锅。表 A指品种标深锅浅锅柿形锅项目锅身外无加强筋壁部有环形加强筋形高度尺,寸不小于锅口最大有效内径小于锅口最大有效内径或或内对边长度的50%内对边长度的50%4.1.2产品按外表面处理分为砂光类、抛光类、洗白类和阳极氧化类等。4.2产品规格浅锅、柿形锅或煮奶锅和单算蒸锅按锅口最大有效内径或内对边长度的公称值为120,140,160,,280mm,分为12,14,16,18,20,22,24,26、28 cm等π种规格;深锅、双算蒸锅、多算蒸锅按锅口最大有效内径或内对边长度为120,140,160,,400mm,分为12,1416,18,20,22, 24, 26,28, 30,32,34,36,38,40cm等十五种规格。GO84.3产品命名产品名称应由“铝锅”或当主要材料为铝合金时的“铝合金锅”,与反映主要功能结构和外表面处理的词语组合而成。1-锅钮组件:2-~锅盖(10mm定部位为锅盖4.4产品示例边口部);3手柄组件及铆接处;4一锅算;以双算锅为例,产品示例见图1。5--锅身(15mm界定部位为锅身边口部)图14.5产品分等121
QB -1957--94铝锅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一等品、合格品。5技术要求5.1使用性能5.1.1锅口最大有效内径或内对边长度与其公称值尺寸偏差应不大于3mm。5.1.2锅身不许渗水。5.1.3手柄组件及铆接处经强度试验后,手柄应无开裂、明显变形、手柄架不许松动。5.1.4锅底中心最小厚度5.1.41浅锅、柿形锅、煮奶锅和单算蒸锅锅底中心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规定。表21214 规格cm16182022242628锅底中心最小厚度0.400.430.480.53mm5.1.4.2深锅和双算蒸锅、多算蒸锅锅底中心最小厚度应符合表3规定,当采用GB3190规定的铝合金牌号或与上述牌号性能相当的经省级以上正式鉴定并获得生产许可的其它铝合金材料时,允许低于表3规定指标0.05mm。表8规格cm141618202628303212222434363840锅底中心最小厚度0.550.600.650.700.800.901.001.10mm5.1.5锅盖、算与锅身配合适宜,锅盖与锅身径向间隙规格20cm以下的铝锅不超过2mm,规格20cm和20cm以上的铝锅不超过3mm。5.2理化性能5.2.1砂光、抛光、洗白铝锅锅底耐蚀性铝锅锅底经耐蚀性试验后,试片失重量应不大于0.02g/cm²,铝合金锅试片失重量应不大于0.005g/cm²。5.2.2.阳极氧化膜耐碱性阳极氧化膜经耐碱性试验后,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表4S耐碱性氧化处理方式等品合格品草酸氧化≥90≥50草酸轻化氧≥30≥15碗酸氧化3-
QB 1957--945.2.3酚醛模塑件经耐煮性试验后,无裂纹、气泡、气孔、明显变色及刺激性气味。5.3卫生要求铝锅与食品的接触部位应符合GB11333的规定。5.4外观要求5.4.1不分等外观要求5.4.1.1铆钉完整,铆接端正、伏贴,各零部件应齐全,无缺口、裂纹。5.4.1.2无缩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