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年9月课程考试第一次作业2015年9月课程考试第二次作业2015.PPT

发布:2018-06-05约9.0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 已知平面图形S的运动方程,试写出S上给定点M的运动方程,以及该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析表达式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7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7 分) 1. 半径为r的圆管,以匀角速度ω绕轴AB转动,小球M以匀速率u在圆管内运动。试分别写出如下结果。动点:动坐标: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牵连速度:相对速度:牵连加速度:相对加速度:哥氏加速度: 2. 从构件中取出的微元受力如图所示,其中 AC为自由表面(无外力作用)。试求σx和τxy。 3. 图示刨床机构,已知曲柄OA=r,以匀角速度ω转动,b =4r。求在图示位置时,滑枕CD平移的速度。 4. 如图(a)所示,两匀质圆盘A和B的质量相等,半径相同,各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并分别受到大小相同的力F和F′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F //F′,分析在运动开始以后到相同的任一瞬时,两圆盘动能TA和TB的关系。 5. 如图所示,两轮I,II的半径分别为r1 =0.1m,r2=0.15m。平板AB放置在两轮上。已知轮I在某瞬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ω=2 rad/s,α=0.5 rad/s2,求: ?①板移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②轮II边缘上一点C的速度和加速度。 6. 在图所示起重机构中,已知齿轮Ⅰ,Ⅱ的节圆半径分别为R1和R2,鼓轮Ⅲ的半径为R3,设重物M自静止以匀加速度a下落,试求齿轮Ⅱ的转动方程。 7. 小车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0.493m/s2。在小车上有一轮绕O轴转动,转动的规律为ψ=t2(t以s计,ψ以rad计)。当t=1s时,轮缘上点A的位置如图所示。如轮的半径r=0.2m,求此时点A的绝对加速度。 8. 图示压杆截面尺寸如图,在xoy平面内两端为球形铰,在xoz平面内,A、B、C三处均受球形约束作用。试比较该压杆在xoz平面内和在xoy平面内的稳定性。 结论: xoy 平面内的稳定性较好  9. 如图所示机构,各杆自重不计,在D点上作用铅垂力P,试用虚位移原理求在图示位置保持机构平衡的力Q的值。已知AC=BC=EC=FC=DE=DF=l,θ,P。(10分) 10. (15分)在图示的折杆中,已知P1=10kN,P2=11kN,l=1.2m,a=1m,圆截面杆的直径d=50mm,材料的容许应力[σ]=160MPa,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AB杆的强度。 计算AB杆时,将C处的荷载P2平移到 B处并附加一矩为M的力偶(M=P2a),此时,AB杆的变形为拉伸、弯曲和扭转的组合变形,其受力情况如图(a)所示,固端截面上的K点为危险点,对该点按第三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 从K点处截取一单元体,其上的应力情况如图(b)所示。其中σx为K点横截面的应力,是由P1和P2共同引起的,其值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为塑性材料拉扭组合变形下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分析应选择第 ______ 强度理论。 2. 随时间作周期性交替变化的应力,称为 ______ 。 3. 质点惯性力的大小等于质点的 ______ 与其 ______ 的乘积,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作用于周围 ______ 上。 4. 定轴转动刚体上任一点速度的大小,等于刚体的 ______ 与该点的转动半径的乘积。 5. 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相当表达式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答案: 1.第三或第四 2.交变应力 3.质量、加速度、施力物体 4.角速度 5. * 答疑课程:工程力学《二》 2015-05-30 2015年9月课程考试第一次作业 2015年9月课程考试第二次作业 2015年9月课程考试第三次作业 目 录 1 2 3 1. 某碳钢材料工作时危险点处于三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宜采用( )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2. 压杆失稳是指在轴向压力作用下( )。 A. 局部横截面的面积迅速变化 B. 危险面发生屈服或断裂 C. 不能维持平衡状态而发生运动 D. 不能维持直线平衡而发生弯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第一次课程考试作业 3. 时钟上分针转动的角速度是 ( )。 A. NETWORK SERVICE B. NETWORK SERVICE C. NETWORK SERVICE D. NETWORK SERVICE 4. 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路径有以下四种,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OAB→ BC→COA B B. OA B→ BD→DOAB C. OA B→B AO→ODB D. OAB→ BD→DB 5. 在单元体的主平面上( )。 A. 正应力一定最大 B. 正应力一定为零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