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附近施工的地下水降水方式综述.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道附近施工的地下水降水方式综述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物施工的降水技术也在提高,河道附近的工程环境有着多样化、复杂化、不稳定等特点,河道附近不正常的施工降水对建筑物有着潜在的威胁,文章通过分析河道附近的施工现状,综合评定河道附近地下水的降水方式,以及施工程序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措施,全面提高地下水降水的质量,使地下水达到预定的降水深度和降水效果。关键词:河道附近;施工措施;地下水;降水前言工程降水关系到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受到工程环境的限制,河道附近地下水的降水方式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工程降水的设计和施工中。结合河道环境的影响,在河道附近降水选择管井降水法是十分经济、合理。本文主要讨论管井井点降水法的施工降水。1河道附近施工环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河道附近的环境有着以下特点:1)河道附近土质多为流沙、流土,较为松散,受外力作用时,容易塌陷、掏空或地裂,严重时将会下沉。2)河道附近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管线等易开裂、沉降、位移等。3)河道边坡易失稳、从而产生流沙、管渗等。2河道附近降水方式河道附近环境复杂多变,在选取降水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要对环境进行保护;要先明确降水井井位和河道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增加滤料填塞厚度来降低含沙量,在降水时,要增加降水井深度,以便完成较深层次的降水,减少河道降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和地下管网的影响;减小单井抽水的强度,也能降低其影响范围。在我国当前建筑物的排水施工中,常用的降水方式有:明沟加集水井降水。2)轻型井点降水。3)喷射井点降水。4)电渗井点降水。5)管井井点降水。6)深井井点降水。2.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不同降水方式适用的环境不同;明沟加集水井降水通常适用于地下潜水,施工用水以及雨水,是一种人工降排法,在河道附近地下水较大,渗水较多,若仅采用这种方法,会加大喷锚网支护难度,且不安全。2.2轻型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水位不深的施工场所,其水位深度一般保持在3~6m左右,当深度超过6m时,采用多级井点降水会加大放坡及挖槽的难度。2.3喷射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适用于降水深度大、水位深的场所,其降水深度可达到8~20m,但其抽水系统和喷射井管结构复杂,易发生故障,且耗能较大,降水费用比其他降水方式高[1]。2.4电渗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多适用于渗透系数<0.1m/d的沙土、黏土、亚黏土以及淤泥等,通常和轻型井点降水结合使用,其降水深度取决于结合的降水方式[2]。2.5管井井点降水管井井点降水多用于渗透系数大的土层,地下水源较丰富的区域以及轻型井点难以解决的浅水层地层,其排水流量可达50~100m3/h,其工作范围的渗透系数可达20~200m/d。2.6深井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是基坑支护中常用的降水方式,其优点在于排水量大,降水深度大,以及降水范围广泛等,当遇到砂砾土层以及渗透系数较大,轻型井点降水及喷射井点降水等方式不能解决时,也可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方式。结合经济、技术、施工环境等条件考虑,管井井点降水方法是较为经济科学且安全的降水方式,适用于河道附近施工地下水降水。3河道附近地下水降水施工3.1工程概况某河道附近一在建工程,是为了保证河道通过小洪水时不影响已形成的水面和绿地的生态景观效果,同时又可集中排泄新城的雨洪,在河道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又增加的分洪工程[3]。分洪工程在橡胶坝上游修建引洪口,沿拟建某大道南侧由西而东布设分洪(排雨)暗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拦河滚水坝1座、进水闸1处和1.55kmC25钢筋混凝土分洪暗涵。该工程开挖深度7.5~8.5m,土质依次为杂填土层、粉质黏土层、砂砾黏土层、粉砂层。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方式,施工工序为:成孔—下井管—砾料围填—空口封闭—洗井—抽水。3.2降水工艺降水工艺主要有以下4条:管井井点成孔、井管安装、填砾和封闭和洗井。3.2.1管井井点成孔3.2.1.1下护孔管1)清理地表障碍物,探明孔位实际情况,清理障碍物直到见到老土为止,可降低钻孔施工难度。2)埋入护孔管,其长度多保持在1200mm左右,必要时可增加护孔管长度,直径要比钻孔大60~100mm左右,以提高透水性。3.2.1.2成孔在施工中,需要采用泥浆来护壁,若地层泥浆无法完成护壁时,需要采用红黏土或人工造浆,其泥浆密度和黏度都有要求,相对密度越大,其压力也越大,可以确保孔壁不塌陷。在黏度和相对密度要求上,要注意洗井的难易度。不同的土层密度和黏性都不同,通常黏土层的相对密度为1.08~1.10,黏度为15~16;细砂层的相对密度为1.10~1.15,黏度为16~18;中砂层的相对密度为1.15~1.25,黏度为18~20;粗砂砾石层的相对密度为1.25~1.35,黏度为20~24。3.2.2井管安装常用的井管有钢制井管、混凝土井管和塑料制的井管,钢制井管在抗压、抗拉、抗剪以及抗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