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期补习班的调查报告.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假期补习班的调查报告
摘要: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一味向分数看齐,为了提高所谓的分数,你争我夺地参加各种补习课程和家教培训。在各个地方这已经形成一股“风”,跟“风”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相当的市场。学生、家长、老师纷纷行动,培训补习广告和家教求职广告像牛皮廯长满整个城市。既然如此的狂热,我便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想剖析这股“风”。
关键词:学生、家长、假期、补习、教育
1、前言
面对中国式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被牢牢困在这个怪圈里面。为了在这个圈子里生存下来,很多家长绞尽脑计,所以很多老师利用这个担心来做文章,说得好听就是补习,说的不好听就是谋取“利益”,并且是高利。然而,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参加补习班,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我不得不承认,这种形式的补习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某些方面是有利所谓的中国式教育和考试,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这样他们就失去了可回忆的最美好的童年。因为他们不再有自己的时间,被满负荷的所谓的补习所霸占!与他们交往的也就只是硬邦邦的教科书和冷冰冰的试卷。这就是中国的孩子,中国的未来,真是让人感到悲哀,让人感到担忧。如果是正规的还好,问题是,在这些培训班中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不具备办班资格的人员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随手贴上几张小广告,临时租一间屋子就开办了一个培训(辅导)班。这些人正是利用家长在子女教育上舍得投资的心理,给家长及孩子造成很大的误导,导致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拿着平时省吃俭用、来之不易的血汗钱为孩子报名参加培训(辅导)班 择名校太难,拿钱也不一定择得了,而补习班却是“孔方兄”面前,人人平等,正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家长花点儿也认了。即便是上得了名校,那还得补,有道是“没行市,有比市”,成绩好的孩子想让其更好,成绩一般的想让其变好,成绩差的孩子想让其不再差,就得让孩子去补课和参加补习班。你看看,有需求也就有市场,要想让那些打着“名校名师任教”旗号的文化课补习班不火也难。 男 18 34 女 25 66 合计 53 100 从此表可知,女生人数多于男生,可看出在初中阶段,女生比男生较投入学习,也就是说,女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于男生。在我初中时的班上,男女比例差不多,但是很明显的是,多数女生较为喜欢学习,而较多男生喜欢玩耍,而考上重点高中的也是女生居多。
(2)、成绩在班中的大概处于的位置
选项 小计(人) 比例(%) 前十名 21 40 11—20名 6 12 21—30名 11 21 31—40名 13 24 41名后 2 3 合计 53 100 从此表可知,补习人群中以前十名的人最多(占了40%),其次是31至40名,然后是21-30名的,最少的是41名后的(要看班上的总共人数,我们市初中大概一个班50至60人左右)。可知道,班上前十名的人一是热爱学习想考取好的高中而补习,二是为了保持这个名次的荣誉而参加补习,三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关照而补习(这个小学很明显),因为一般都是班主任开办补习班(除了外面专门的补习班外)。然而21至40名的学生本来就落后于人很多,有些努力学习也不见成效,父母的忧虑固然不少,为了孩子的前程,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去补习,所以这占了个大头。至于41名以后的,大部分人是不想学习的了,父母想逼也逼不来,所以为数很少。
(3)、在双休日和假期中你利用多少时间去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补习班?
选项 小计(人) 比例(%) 大部分 18 34 一半 27 51 偶尔 8 15 合计 53 100 从此表可知,在整个补习班中,过半的人利用假期一半的时间来补习,34%的人利用了大部分的假期来补习。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假期几乎是被补课占用了,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一个是父母看重孩子的成绩,趁放假送孩子去补习或请家教。第二个是放假了,很多孩子喜欢玩,整天不见人影,父母甚是担心,便把孩子送去补习来套牢他们。其实现在放假跟没放已经没多大区别,放假了便是以另一种形式来“上课”,孩子永远也逃离不了这种教育。现在的孩子的假期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