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36例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36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2-0016-0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以老年人居多。我院于2008年-2009年收治36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在常规应用抗生素、祛痰、镇咳、解痉、平喘治疗的同时,根据临床分期、分型,结合中医辨证,加服不同汤剂,既克服了单纯中医治疗急性发作期作用效果缓慢的缺点,又克服了单纯西医治疗易复发等缺点,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58-74岁,病程5-18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0岁,病程5-15年。临床表现: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2个月,并持续5年以上者。临床体征:双肺呼吸音粗,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X线检查:双肺纹理紊乱增粗,有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祛痰剂及支气管扩张剂,按照病情的轻重,给予低流量的吸氧,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加用溶痰药及胰脱氧核糖核酸10万u溶于3ml盐水中雾化吸入。
治疗组:常规给予抗生素、祛痰剂及支气管扩张剂,低流量吸氧外,按照临床分组给予不同汤剂,即急性发作期予以固本汤(生黄芪、益智仁、鹿角、生麻黄、白芥子、苏子、姜半夏、尖杏仁、茯苓、僵蚕、干姜、细辛、白芍、甘草),缓解期给予六君子汤(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或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3 结果
参照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上述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变或恶化。其中治疗组病例36例,显效为1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病例为30例,显效为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
4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以及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由于老年肾上腺皮质以及性腺生理性功能减退,呼吸道巨噬细胞功能减退,呼吸道分泌物中免疫球蛋白的减少,使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老年人的呼吸道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增多、肺储备功能降低、胸廓及肺组织弹性减少。在寒冷、空气污染、吸烟等对呼吸道的刺激下,易激起微生物的感染,加上近年抗生素滥用产生的耐药菌株增多,分泌物增多同时上皮细胞纤毛发生粘连、倒伏,导致呼吸道的净化、排除异物能力下降。综合这些原因,老年人易患慢性支气管炎,且容易发作,迁延不愈,易并发肺气肿以及肺心病危及生命。
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时,由于急性感染是引起病理及症状的主要原因,早期、足量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首要任务,同时配合用用支气管扩张剂,低流量吸氧、祛痰,有助于血氧含量的提高,缓解缺氧引起的症状,加速炎症的迅速吸收。由于老年人的代谢及免疫特点,需改善老年人的内环境,调整老年人的免疫力,以提高抗生素、祛痰剂的效果[2]。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属于“本虚标实”,老年人的体质差,又以邪影响、阴阳气血更属亏耗。在治疗时,应给予补虚及去邪扶正,改善内环境,提高免疫力,给予治标治本的固体汤。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感染已基本控制,临床症状减轻或不明显,西医治疗效果已不明显,按照中医辨证施治,此期常常以肺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应采用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给予六君子汤或金匮肾气丸,可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防止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0,3(1):61
[2] 尚云.翟晓竹.标本兼治与单纯治标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对照观察.中医杂志,1995,36(5):265
作者单位:442300 湖北省竹溪县人民医院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