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docx
第十三章内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十三章内能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3.授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物体内部能量变化的规律。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内能与物体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3.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物理现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4.增强科学探究意识,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能量的概念、物体的状态变化以及热量的传递方式。他们通过之前的课程学习,对物体温度变化时的能量转移有了初步了解。
2.九年级的学生通常对实验和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辅助。
3.学生在理解内能的概念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难以将抽象的内能与具体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在实验操作中可能难以精确控制变量,导致实验结果偏差;对内能的计算和能量守恒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
-实验室设备(如温度计、量筒、加热器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实验操作指导手册
-物理概念图卡
-课堂互动软件(如问答系统)
-物理学科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询问学生哪一杯水的内能更大,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提出问题:内能是什么?它与物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介绍内能与物体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内能;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加。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如冰融化为水,水沸腾为蒸汽)说明内能的变化。
-演示实验:展示加热水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水温升高,内能增加的现象。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每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课堂提问与互动(用时5分钟)
-提问:内能和热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正确理解。
-提问:如何利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总结并拓展知识。
5.创新互动环节(用时5分钟)
-设计一个小游戏:学生分组,每组派代表抽取内能与生活现象相关的题目,回答正确的小组得分。
-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6.总结与作业布置(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和应用。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内能的实验方案。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线,通过情境创设、实例讲解、实验演示、讨论分享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能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创新互动环节的加入,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物理定律和理论: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帮助学生理解内能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实际应用案例:探讨内能应用在生活中的案例,如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的利用,以及内燃机和热泵的工作原理。
-相关科学实验:介绍更深入的实验,如热传导实验、比热容的测定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内能的更多特性。
-科普文章和视频:推荐关于内能、能量转移和转换的科普文章和视频,如“内能与生活的关系”、“能量守恒的奇妙现象”等。
-物理学家介绍:介绍对内能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如焦耳、卡诺等,了解他们的科学成就和实验方法。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与内能相关的科普书籍,如《物理的奇妙世界》、《能量与我们的生活》等,以增强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建议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如制作简单的热传导实验装置,观察热能的传递过程。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如研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或分析日常生活中内能转换的实例,如空调和冰箱的工作原理。
-提议学生观看科普视频,如国家地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