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交底记录施工交底记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 术 交 底 材 料
一、项目概况
广州南沙港区三期工程项目配套道路位于龙穴岛南部,线路呈南北走向,东靠伶仃航道,西临龙穴南水道和南沙港快速路,北接现状港区大道二期道路,南至龙穴大道南交叉口。全长2.2km,km,起点接北段现状港区道路二期,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km/h,双向八车道,规划红线宽度为60m。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道路、排水、交通、绿化、照明等内容。
沥青路面方案上面层:4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中面层: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基 层:35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cm4%水泥稳定石屑
(即不含上面层的原设计路面结构层)1)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和分层沉降标。
沉降板: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0mm×600mm×200mm的砂垫层。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钢板, 底板尺寸为500mm×500mm×(6~8)mm;金属测杆直径为40m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塑料管,直径为100mm,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0m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500mm。为防止施工中损坏沉降板,在沉降板周围宜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夯实,套管外侧面应涂一层醒目的颜色,盖顶加插一面小红旗,以示警戒。
分层沉降标: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并无塌孔缩孔存在,在埋设中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分层标埋设应先埋置波纹管,第一节波纹管底部必须封死,至一定深度后,插入导管与波纹管一并压至孔底。埋置时,波纹管与导管应随埋随接,接口必须牢靠,但不能采用磁感材料作固定件。波纹管应露出地面15~200mm,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导管露出地面30~500mm,并随填土增高,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分层沉降标的保护措施与沉降板相类似。分层沉降测点间距为1m。
沉降观测仪器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垫层顶填土前及时埋设。
2) 水平位移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和地基土体水平位移。
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位移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处,其余位于边沟外侧。边桩采用100mm×100mm 砼预制桩。边桩的埋入深度为1.5m,露出地面为100mm。埋置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应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0mm 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此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
地基土体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管观测。测斜管采用塑料管,其弯曲性能应适应被测土体的位移情况。测斜管内纵向的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管端接口密合。测斜管埋设于路堤边坡坡趾处。埋设时,应采用钻机导孔,导孔的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测斜管底部应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卧硬土层中1000mm,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测斜管应高出地面500mm,并注意加盖保护。
3) 孔隙水压力观测
孔隙水压力计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时,应采用一孔单只孔压计埋设方法,并应注意封孔。孔压计从砂垫层或碎石垫层底部开始埋设,每隔2m 埋设一只。钻孔埋设时,应做好钻孔的详细记录。每一只孔压计埋设后,应及时采用接收仪器检查钻孔是否正常。
待同一观测断面的全部孔压计埋设后,所有孔压计的外引电缆应编好测点号码,而后集中穿入硬塑料管埋入电缆沟,引出路基外进入观测箱内;在电缆沟旁应作好标记,以防施工时截断电缆线。孔压计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垫层顶填土前及时埋设。
4) 观测频率
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各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和频率均相同。观测频率视不同时期、填土高度和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而定 km/h。车道宽度为3.75m,路缘带宽度为0.5m。
注意事项:
1.交通标线
1)路面标线喷涂前,应仔细清洁路面,保证表面干燥、无起灰现象。
2)路面标线的颜色、形状和设置位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3)的规范和设计要求
3)标线施工污染路面应及时清理.
4)标线线形应流畅,与道路线形相协调,要以圆滑曲线形式接顺曲线与直线过渡段.
5)标线表面不应出现网状裂缝,起泡现象.
6)交通标线采用热熔型涂料,该涂料具有速干性粘结力强的特点,宜采用热熔型涂料。
7)本工程同向车道线采用6m(实)-9m(虚)白色虚线。
2.交通标志
1)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中有关规定:
警告标志板面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禁令标志板面颜色为白底、红圈、黑图案;
指示标志板面颜色一般为蓝底、白图案;
本工程中指路标志板面颜色一般为蓝底、白图案;
交通标志上文字高度按照计算行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