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Linux文件属性及文件权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文件属性[root@gin day1]# ll -hitotal 16K24826 -rw-r--r-- 1 root root 656 Oct 2 10:20 group24827 ---------- 1 root root 534 Oct 2 10:20 gshadow24482 -rw-r--r-- 1 root root 1.3K Oct 2 10:20 passwd24825 ---------- 1 root root 1.1K Oct 2 10:20 shadow文件属性简介第一列:inode(index node)索引节点编号:它是文件或目录,在磁盘里的唯一标识,linux读取文件首先要读取到这个索引节点。相当于书的目录。第二列://第一个字符表示文件类型d:表示是一个目录,事实上在ext2fs中,目录是一个特殊的文件。-:表示这是一个普通的文件。l: 表示这是一个符号链接文件,实际上它指向另一个文件。b、c:分别表示区块设备和其他的外围设备,是特殊类型的文件。s、p:这些文件关系到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管道,通常很少见到。//从第二个字符到最后共9(第2-10个字符)个字符,三个字符为一段:rw-r--r--//第11个字符:. 与selinux相关,有这个点表示selinux开启,没有这个点表示selinux关闭第三列:1 表示文件的硬链接数。硬链接是文件的第又一个入口!第四列:root 文件对应的属主或者用户第五列:root 文件对应的用户组或属组第六列:文件大小第七,八,九列:表示文件最后修改的时间索引节点 inode1:inode简介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2: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root@gin day1]# stat group File: `group Size: 656 Blocks: 8 IO Block: 4096 regular fileDevice: 803h/2051d Inode: 24826 Links: 1Access: (0644/-rw-r--r--) Uid: ( 0/ root) Gid: ( 0/ root)Access: 2016-10-02 10:20:27.860993546 +0800Modify: 2016-10-02 10:20:27.860993546 +0800Change: 2016-10-02 10:20:27.860993546 +0800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3:inode的大小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一个文件被创建后至少要占用一个inode和一个block。如果一个文件很大,可能占多个block(4k);如果文件很小,也要至少占一个block,并且剩余空间不可以使用!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roo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