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1公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 3
拟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1 公示
项目名称:国家环境分区-排放总量-环境质量综合管控关键技术
与应用
完成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
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
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完成人:王金南、吴舜泽、蒋洪强、高吉喜、张惠远、许振成、
曹 东、杨金田、王 东、逯元堂、於 方、谢绍东、
杜鹏飞、李晓兵、饶 胜
推荐意见:
环境分区-总量控制-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由于
理论和技术方法不成熟,我国环境保护始终面临科学化和精细化
挑战。该项目组经过近10年研究与应用,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
“环境分区-排放总量-环境质量”综合管控技术体系。
本项目构建了环境区划理论与方法技术体系,完成了全国环
境功能区划方案,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红线划定提供了思
路;建立了污染总量减排技术体系,提出了工程-结构-管理相结
合的减排技术途径,并固化为技术规范支撑近10年我国污染减
排;构建了流域城市多尺度的环境容量测算技术,建立了基于控
制单元的水环境质量规划技术和基于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达标技术,并得以应用;建立了耦合环境区划、总量控制与环境
质量的管控技术体系,开发了区域经济-能源-环境相耦合的多情
景模拟系统,提出了满足综合环境功能分区的差别化管控清单,
推动了国家环境管理战略的精细化转型。
该项目研究成果为我国“十五”以来全国、重点流域、重点
区域以及减排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与环境效益。
经核审、研究,建议推荐该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我国的环境污染正处于最严重的时期,迫切需要根据功能区
类型制定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行动规划。项目针
对科学划分环境功能、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改善环境质量以及
耦合综合管控等关键技术瓶颈和挑战,通过近10年大量的实地调
查、理论研究、模型构建、数值模拟和案例应用,建立了符合我
国国情的“环境分区-排放总量-环境质量”综合管控关键技术体
系,为国家环境保护顶层方案设计和行动纲领制定提供了重要依
据。
1、构建了环境要素与综合分区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流域控
制单元分区管理理论与分区技术,构建了“流域-控制区-控制单
元”三级水环境分区体系。提出了基于环境敏感性、污染输送、
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大气环境分区方法。建立了耦合水、大气、生
态等多要素的适宜度和敏感性环境功能综合评价及其划分方法,
据此首次划定了全国环境功能区方案。
2、建立了污染物总量减排管控方法与技术。建立了综合经
济-能源-技术的污染减排潜力测算系统,根据减排潜力、排放绩
效和成本有效性,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的总量减排目标确定、区
域总量减排指标分配、行业总量减排指标分配等方法和技术,构
建了全国、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相结合的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
体系,提出工程-结构-管理相结合的3R减排技术途径和指南规
范。
3、建立了环境质量模拟与达标管理技术方法。提出了基于
CMAQ区域复合大气模型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与质量达标管理技
术方法和基于一维、二维流域水质模型的水环境容量核算与质量
目标管理技术方法,提出了以环境质量达标为核心的精细化规划
技术与规划评估考核方法。
4、建立了分区、总量与质量耦合综合管控技术。建立了区
域经济社会-资源能源-环境污染相耦合的多方案、多情景的整合
预测模拟技术方法及应用平台,构建产排放预测-总量目标分配-
环境质量改善相耦合的一体化动态输入响应模拟技术,提出了满
足综合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分区和水环境分区的污染物总量
和环境质量的差别化管控技术。
经专家鉴定,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总体上达到了国际
先进水平,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群环境保护规划研究具有较
好的借鉴作用”。在“环境功能界定与划分、环境功能综合评价
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
环境规划预测模拟平台方面,“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在“十五”至“十二五”国家环境保护、总量控制、重
点流域区域等规划中得到全面运用,成为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规
划的核心技术支撑。
项目曾获2005年和2010年两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1年、2012年和2015年三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根据
国内权威单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报告,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已
经成为中国综合排名第七、全球环境智库排名第31(中国排名第
一)的国家智库。
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10部,发表论文217多篇,其中SCI论文
16篇和EI论文46篇,出版专著22部。完成的30多项技术指南、规
范和规划得到政府部门采纳和印发实施。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