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研究.pptx
汇报人:2024-02-05探析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研究
目录CONTENCT水源地保护背景与意义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水源地概况水源地污染风险识别与评估保护措施与建议方案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国内外经验借鉴与未来展望
01水源地保护背景与意义
水源地水质下降水量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不断加剧,导致水源地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受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影响,水源地水量逐年减少,供水保障能力下降。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水源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80%80%100%保护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水源地是城市饮用水的重要来源,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加强水源地保护也是履行国际承诺、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举措。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履行国际承诺
国家政策法规地方政策法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策法规背景及支持六盘水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水源地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水源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资源保护和水源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02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水源地概况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与黔中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优越,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整体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010203水资源主要分布于境内各大河流及其支流,以及部分湖泊和水库;水质总体良好,部分区域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适合作为饮用水水源;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雨季和旱季水量差异较大。水资源分布及特点
目前,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多个水厂和供水设施,基本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需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质保障水平。供水现状及需求分析
03水源地污染风险识别与评估
考察周边工业园区、企业排放情况,分析废水、废气、固废等处理达标情况。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评估农业种植、养殖等产生的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进入水源地的风险。调查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等处理方式,分析其对水源地的影响。030201潜在污染源分析
分析降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进入水源地的途径和数量。地表径流研究地下水污染对水源地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机制。地下渗透评估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沉降作用进入水源地的风险。大气沉降污染途径与传播机制
风险等级划分评估方法风险等级划分与评估方法根据污染源、污染途径和传播机制的综合分析,将水源地污染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模拟、实地监测、专家评估等,对水源地污染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04保护措施与建议方案
03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时监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等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01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02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日常监管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确保水源地安全。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进行生态补偿,促进区域生态平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加财政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投入,支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提高保护区域的生态效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补偿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参与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提高公众参与度和意识培养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举报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良好氛围。
05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监测频次与项目根据水源地风险等级和季节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频次和项目,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关键监测点设置针对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合理布局监测点,确保覆盖所有潜在风险区域。监测技术与方法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与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