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直流电子负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简易直流电子负载设计报告
一,引言
在电路中,负载是指用来吸收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能量的装置,它将电源供应器输出的电能量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或消耗掉。如电炉子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动能。这些都是负载的真实表现形式。负载的种类繁多,但根据其在电路中表现的特性可分为阻性负载、容性负载、感性负载和混合性负载。在实验室,我们通常采用电阻、电容、电感等或它们的串并联组合,作为负载模拟真实的负载情况。进行电源设备的性能实验。电子负载是利用电子元件吸收电能并将其消耗的一 种 负 载 。 电 子 元 件 一 般 为 功 率 场 效 应 管(Power MOS)、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由于采用了功率半导体器件替代电阻等作为电能消耗的载体,使得负载的调节和控制易于实现,能达到很高的调节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通过灵活多样的调节和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的负载情况,还可以模拟一些特殊的负载波形曲线,测试电源设备的动态和瞬态特性。这是电阻等负载形式所无法实现的。
二,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
电子负载用于测试直流稳压电源、蓄电池等电源的性能。设计和制作一台电子负载,有恒流和和恒压两种模式,可手动切换。恒流方式时不论输入电压如何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流过该电子负载的电流恒定,且电流值可设定。工作于恒压模式时,电子负载端电压保持恒定,且可设定,流入电子负载的电流随被测直流电源的电压变化而变化。外接12V稳压电路。
要求:
负载工作模式:恒压(CV)、恒流(CC)两种模式可选择。
电压设置及读出范围:1.00V~20.0V。
电流设置及读出范围:100mA~3.00A。
显示分辨能力及误差:至少具有3位数,相对误差小于5%。
恒流模块和恒压模块共用一个基准电压12v,并且通过开关实现两种模式的转换,用A/D转换器把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单片机来程控从而重置电压电流,用数码管液晶显示同时呈现即时电压电流。原理图如下所示。
显 示
显 示
按键输入
单
片
机
A/D
转换
PWM
控制
电流检测
电压检测
功率控制
2.1参数设计方案
方案一:通过手动调节滑动变阻器来调节恒流源和恒压源两种模式下的电压,其缺点是调节耗时费力,准确度不高。但操作简单易懂。
方案二:利用A/D转换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利用单片机程控来修改电压电流参数,此方案精确度高,操作技术要求很高,节省时间。
2.2恒流恒压设计方案
方案一:
1 定电流模式(CC mode)
方案一:在定电流工作模式时,电子负载所流入的负载电流依据所设定的电流值而保持恒定,与输入电压大小无关,即负载电流保持摄定值不变。
这个图是一个最常用的恒流电路,这样的电路更容易获得稳定及精确的电流值,R3 为取样电阻,VREF 是给定信号,电路工作原理是:当给定一个信号时 VREF,如果 R3 上的电压小于 VREF,也就是 OP07 的-IN 小于+IN,OP07 加输出大,使 MOS 加大导通使 R3 的电流加大。如果 R3 上的电压大于 VREF 时,-IN 大于+IN,OP07 减小输出,也就降了 R3 上的电流,这样电路最终维持在恒定的给值上,也就实现了恒流工作。如给定 VREF 为 10mV,R3 为 0.01 欧时电路恒流为 1A,改变 VREF 可改变恒流值,VREF 可用电位调节输入或用 DAC芯片由 MCU 控制输入,采用电位器可手动调节输出电流。如采用 DAC 输入可实现数控恒流电子负载。恒阻功能,在有些数控电子负载中并不设计专用电路,而是在恒流电路的基础上通过 MCU 检测到的输入电压来计算电流,达到恒阻功能的目的,比如要恒定电阻为 10 欧时,MCU 检测到输入电压为 20V,那么会控制输出电流为 2A,但这种方法响应较慢,只适用于输入变化较慢,且要求不高的场合。专业的恒阻电子负载都是由硬件实现的。
2 定电阻模式(CR mode)
在定电阻工作模式时,电子负载所流入的负载电流依据所设定负载电阻和输入电压的大小而定,此时负载电流与输入电压呈正比例,比值即是所设定的负载电阻,即负载电阻保持设定值不变。
恒阻功能,在有些数控电子负载中并不设计专用电路,而是在恒流电路的基础上通过 MCU 检测到的输入电压来计算电流,达到恒阻功能的目的,比如要恒定电阻为 10 欧时,MCU 检测到输入电压为 20V,那么会控制输出电流为 2A,但这种方法响应较慢,只适用于输入变化较慢,且要求不高的场合。专业的恒阻电子负载都是由硬件实现的。
3 定电压模式(CV mode)
在定电压工作模式时,电子负载所流入的负载电流依据所设定的负载电压而定,此时负载电流将会增加直到负载电压等于设定值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