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4.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压的概念、电压的作用以及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电压的定义:电压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势高的地方移动到一个电势低的地方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
2.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3.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电压越小,电流也越小。
4.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5.电压的测量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应与被测电路并联。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理解电压的概念,掌握电压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电压表进行电压测量。
2.理解电压的作用,能够分析电路中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3.掌握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进行电路连接和电压测量实验。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出结论并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电压的概念:电压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势高的地方移动到一个电势低的地方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
(2)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3)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电压越小,电流也越小。
(4)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5)电压的测量:使用电压表进行电压测量,电压表应与被测电路并联。
2.教学难点:
(1)电压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电压是电场力做功的物理量,以及电压与电势差的关系。
(2)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正比关系。
(3)电压的测量:学生难以掌握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电压表的连接方式、量程选择、读数方法等。
(4)实验操作:学生难以进行电路连接和电压测量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电路图的绘制、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5)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出结论并进行验证。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压的概念、作用和与电流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连接和电压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中电压的作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2.教学活动设计: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电压的概念和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和电压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促进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教学媒体使用:
(1)PPT演示:使用PPT展示电压的概念、作用和与电流关系的示意图,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2)实验器材:使用电压表、电路器材等实物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并感受电压的作用。
(3)视频资料:播放电压测量实验的操作视频,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PPT、视频等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思考预习问题:记录对电压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提交预习笔记或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和监控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理解电压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出电压的重要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电压测量实验,让学生实践操作。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理解电压的概念和作用。
-参与课堂活动:动手进行电压测量实验。
-提问与讨论: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帮助学生理解电压概念。
-实践活动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