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学随笔.doc

发布:2017-04-30约1.1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学随笔 谈谈教师的素养 什么是教育素养呢?首先是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文章里,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两个例子,通过对比,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素养的重要地位。拥有教育素养的教师,他们是按照《课程标准》,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会设身处地的、用学生的眼光去看教材;他们在课堂上注意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内容的本身,而是学生。而不具备教育素养的教师呢,处于他们注意中心的知识教材内容,他们缺乏情感,从而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的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可见,只有拥有了深刻的知识,你的讲课才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反之??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这种教育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对教师而言,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才能使你达到教育技巧的巅峰,到达通往师生心灵交往和谐的境界。因此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可是我们很多教师没能产生这种阅读的需求,也没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而,如何激发教师的阅读需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就如这一次,如果没有压力,我也将错失一本好书。 另外,阅读后的思考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而 HYPERLINK \t _blank 教师对教学的思考更是必须的。如果一位 HYPERLINK \t _blank 教师只顾埋头拉车,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教学重在反思,要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如果我们整日忙忙碌碌,毫无闲暇,被日常教育生活所蒙蔽,如果我们的大脑里塞满了教育中的繁杂琐碎的事务,那我们将和那个柳生一样,难以睁开独立思考的眼睛,也难以在自己的心中清理出一块静心反思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HYPERLINK \t _blank 教师的自由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上好一堂课后,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然后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这样倾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与众不同的声音。那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自我。 读这本书,好像在与大师对话,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