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程读书笔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0
《金融学教程》读书笔记
第一章 金融概论
中国教科书中最早的“金融”概念:南京中央政治大学赵兰坪教授所著大学用书《货币学》。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学教科书中的金融概念相对经济而言,它描述的是资金流动的状况,表达的是财政、银行以及企业、家庭居民的货币收支活动。所谓“金融恐慌”主要是指向银行提现挤兑风潮。
当前普遍认同的“金融”概念:货币资金的融通。
在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的货币资金融通不是建立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政府行为”的基础上。
“强调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局限性之一是缩小了融资主体,按经典作家的概括,货币资金只是存在于物质产品生产流通领域,这样需要融资的主体,便只是工商企业。局限性之二是把金融的功能限于调剂货币资金的余缺,这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局限性之三是淡化了市场的作用,特别是淡化了利息的作用。
现代金融从表现形式来说,货币的借贷、兑换、买卖,款项的支持,票据的流通,证劵的买卖,衍生工具的交换,实物的租赁,事物的保险,贵金属的交换等,尽管不同的形式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都是一种资产,其价值都要以货币计量,其增值状况都以利息为尺度。并且,它们的活动形成了一个市场,进入市场的主体,既有企业又有个人还有政府,活动的目的绝不仅是调剂货币资金的余缺,还要求得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余性的最佳组合。所以,现代金融是以货币或货币索取权形式存在的资产的流通。
“金融”的基本内容有五个方面,即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公司金融。但“金融”概念的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与定价。这样给“金融“定义,它扬弃了货币和信用,舍掉了金融宏观管理与政策,它意味着金融是独立于货币和信用之外的范畴,其涵盖的不是政府行为活动,而是储蓄者与投资者的行为活动。
金融的含义取决于金融活动的发展、运作以及人们对它的评价,而金融活动的发展又取决于金融活动的发展、运作以及人们对它的评价,而金融活动的发展又取决于经济金融化的程度。
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不同视角:1.传统金融侧重于从宏观经济活动以及宏观经济活动与微观经济活动相结合的角度去分析货币、信用以及金融机构的运作状况,而现代金融侧重于从微观经济活动,特别是从资本市场上投资主体的角度去分析投资行为和资产选择。2.传统金融着力于现状的考察和静态分析,现代金融着力于预期的考察和动态分析;现状考察和静态分析具有较多的确定性,而预期考察和动态分析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3.传统金融着力于制度分析的相关分析,特别是金融与正式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关系,而现代金融着力于对行为主体的心理分析和目标分析。
关于金融与法的交叉融合问题。提出这一命题的核心思想是:在既定的制度规则下着力从技术层面上如金融中介机构的调整、金融产品的设计以及金融风险的管理去讨论资产的保值增值。但这样讨论问题是不够的,甚至是无效的,因为经济行为并非都是经济理性思考的结果,它渗透着社会文化、人们意识的影响和政治权力的运作,所以“金融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政治权力的运作”,而政治权力集中地体现在法律上,法与金融的结合是当前金融学讨论的新热点。
金融消费的交叉融合问题。金融消费是社会成员实现金融需求,购买金融公共品和享有或占有金融服务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说,金融是适应人们资产选择和货币收支需求而设定的服务体系。金融业属于服务业。
融资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行为(双向),投资是通过资金运用取得汇报的行为(单向)。
我国把金融业划分为四大类:银行、保险、证劵、信托。
现代西方金融理论把金融中介组织分做三类,一是吸存金融中介组织,简称吸存机构;二是基金型的金融中介组织,简称投资基金;三是经纪人型的金融中介组织,简称经纪人。
金融中介理论虽然各种各样,但它们都集中回答一个问题,即金融中介机构为什么能够存在,或它们的生命力何在。
中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转型经济国家,现阶段的要务是在推动发展的同时要致力于改革。不发展,经济实力上不去;不改革,经济体制难以转型。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实际。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这种体制反映在金融领域长期以来的状况是:国有企业缺乏资本金,而流动性资金的需要主要由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供给。金融中介机构不仅为国有企业积累资金,而且几乎成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结算和现金出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金融中介机构在资金融通方面、机制建立方面以及市场导向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
金融消费是社会公众购买金融公共产品享受金融服务的行为。金融消费需要付出,不能求得额外的回报,而金融投资一般都要寻求回报;金融消费不存在风险,而金融投资一般都存在风险;金融消费与金融中介结构发生的契约关系是承诺提供服务与享有服务的关系,而金融投资是债权债务关系。
沿用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