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点汇总..doc

发布:2017-01-27约6.05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测试基础 软件测试的定义 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标准术语,软件测试定义如下: “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图示: 缺点:只强调动态测试,忽略了静态测试。 G..J.Myers认为:1)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缺点:只强调了了发现错误,而忽视了缺陷。 以上两种定义都忽略了性能和效率测试。 软件测试的含义(重在理解): 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包含若干活动,运行软件进行测试只是活动之一,它也包含一些不运行软件的活动 进行软件测试可以运用人工方式也可以借助于工具 进行软件测试可以运行软件也可以不运行软件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错误和不足(缺陷),观察角度要全面 软件测试的目的: 证明(表明软件能够工作) 检测(发现错误) 预防(管理质量) 测试目的之证明: 获取系统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可用的信心; 尝试在非正常情况和条件下的功能和特性; 保证一个工作产品是完整的并且可用或者可被集成。 测试目的之检测: 发现缺陷、错误和系统不足; 定义系统的能力和局限性; 提供组件、工作产品和系统的质量信息。 测试目的之预防: 澄清系统的规格和性能; 提供预防或减少可能制造错误的信息; 在过程中尽早检测错误; 确认问题和风险,并且确认解决这些问题和风险的途径。 软件测试的主要工作: 检视代码、评审开发文档 进行测试设计、写作测试文档(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等) 搭建测试环境、执行测试,发现软件缺陷,提交缺陷报告,并确认缺陷最终得到了修正 通过测试度量软件的质量 软件危机的表现: 随着软件复杂度增加,对软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软件成本增加,投入比较大,系统可用度很低,进度大量滞后。 由于缺乏大型软件开发经验和软件开发数据积累,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开发早期需求分析不够明确,造成开发后期矛盾集中暴露; 不遵循开发规范,开发文档不完整,软件难以维护; 缺乏严密有效的软件质量检测手段,交付给用户的软件质量差。 软件危机的后果: 软件质量不高,很难稳定;质量方面 软件项目延期,进度无法控制;进度方面 成本增加,无法控制预算。成本方面 软件危机的根源: 根据摩尔定律,硬件发展很快,相应对软件系统的期望越来越高; 软件系统复杂程度增大,开发难度增大,个人已经很难完成开发工作,团队协作对软件需求的理解和沟通出现问题; 软件开发是人的智力活动,无法用已有的产业工程方法来组织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基于瀑布模型)各个阶段: 为什么要划分生命周期: 把一个混沌的研发过程清晰化; 便于监控和管理; 每个阶段都会有成果物输出,把智力活动成果固化下来,易于维护; 人员利用更加合理。 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具体工作内容: 计划: 确定软件开发总目标;(需要研发什么?) 给出软件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口等方面的设想;(需要产品做什么?) 研究完成该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和成本可行性),探讨问题解决方案;(是否可行?) 对可供开发使用的资源、成本、可取得的效益和开发进度作出估计;(多长时间能够完成?耗费人力、物力?取得效益?) 制定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如何完成?步骤如何?) 需求分析: 对开发的软件进行详细的定义,由需求分析人员和用户共同讨论决定,哪些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并且给予确切的描述,写出软件需求说明书SRS(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把用户的需求细化成可以用来设计的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软件研发的类型不同,需求的来源也不同,需求分析中的“用户”针对的具体对象也不同。 针对产品的软件研发 需求来源:市场调研 用户:市场调研人员 特点:自己想研发什么,自己就来研发 针对项目的软件研发 需求来源:客户要求 用户:实际的用户 特点:别人想研发什么,我们帮着研发 设计: 设计是软件工程的技术核心,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相应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是:高内聚,低耦合(每个模块功能单一,模块间的联系简单)。 概要设计阶段需要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HLD(High Level Design),把每项需求转换成相应的体系结构,每一部分是功能明确的模块;(每个功能设计一个模块)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完成详细设计说明书LLD(Low Level Design),对每个模块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