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上下连属式袍服研究_贾玺增.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史论空间 History Theory of Art and Design 总第215期 2011 03 77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上下连属式袍服研究
Research on a Robe with Upper and Lower Unearthed from the No.1 Chu Tomb at Jiangling Mashan
贾玺增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湖北省江陵马山楚国一号墓出土7件袍服的上下连属式结
Jia Xizeng 构特点、剪裁技术、缝制特点、多片拼合的文化内涵和客观制约因素展开讨论。
李当岐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马山楚墓袍服分片裁缝的制衣方式与当时布料幅宽
Li Dangqi 和表面纹样有关;其次,中国先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能够通过背省和腰
省的技术,塑造服装的人体自然形态;再次,在马山楚墓袍服的腋下部有用于
增加人体手臂伸展的袖裆插片。
关键词:楚国、袍服、深衣、袖裆、缘饰
1982 年 1 月,在湖北省江陵县马 一、形制结构 儒家典籍称,深衣上下分裁的形制有尊 * 本 文 为 2009 年 国 家
山公社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 4 ─前 从剪裁结构看,马山楚墓出土的这 古的文化意蕴,是对上衣下裳形制的继 社科艺术基金项目“中
国古代服装结构研究”
3 世纪)楚国一号墓(后文简称“马山 七件袍服均以腋部为界,上下分裁后再 承。 (09BF054) 阶 段 性 研
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古代服装 缝合为一体。这些上下连属结构服装的 据测量(详见表 1),除素纱绵袍 究成果之一。
实物 [1] 。在这些服装中有 7 件保存相对 出土证明了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深衣” N1 外,马山楚墓袍服的上衣长度基本
完整的上下连属结构的袍服尤其引人注 形制记载的真实性。 与袖身宽度相等。例如,凤鸟花卉纹绣
[2]
目。(图1-6)其基本式样为交领右衽, 据称,上衣下裳是我国古人最早创 浅黄绢面绵袍 N10 的上衣长 45 厘米,
直裾,长袖,上下分裁,腋下有“裆”, 制的服装式样 [3] 。至春秋、战国之交, 其袖宽也为 45 厘米。马山楚墓袍服上
领口、衣襟和下摆处有缘饰。这是目前 开始出现上下连属式样的服装,即“深 衣与下裳的长度比例客观地反映了当时
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一批服装实物。它 衣”。《礼记·深衣》郑注:“深衣,连 服装上衣短下裳长的特点。这与文献中
是考察战国服装式样和缝制技术的唯一 衣裳而纯之以采者。”钱玄《三礼名物 记载周代玄端的式样是相符合的,《仪
实物资料,其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不可 通释·衣服·衣裳》也称:“古时衣 礼·士丧礼》:“衣,二尺有二寸。”郑
估量。本文仅就以上七件服装的剪裁结 与裳有分者,有连者。男子之礼服,衣 注:“此谓袂中也。言衣者,明与身参
构、缝制特点及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人制 与裳分;燕居得服衣裳连者,谓之深衣。” 齐。”贾疏:“云‘言衣者,明与身参齐’
衣技术和智慧展开论述。 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