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学案及习题.doc

发布:2017-02-08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二政治学案】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主备人:郑立秀 审核人:刘学峰 时间: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识记民族精神的含义。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懂得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升华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 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地位: 。 (2)作用: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 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 的事业之中。 知识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为核心,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知识点三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地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体现了 这一主题。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 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 ,拥护祖国统一。 第七课 第一框 定时练 (A)1、2012年中国经济逆势前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茬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们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和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 ) A、推动中国历史变迁的决定力量 B、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C、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D、综合国力的基础 (A)2、在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灾害中,全国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帮助灾区人民抗御天灾。全国各族人民患难与共抗击天灾表明( ) A、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D、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A)3、《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近170年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光辉历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具有( ) ①团结统一的精神 ②崇德尚武的精神 ③勤劳勇敢的精神 ④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4、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誓死不屈、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这一传统美德体现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勤劳勇敢精神( ) ①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不顾 ⑤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B)5、(2012·安徽高考)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6、 2012年12月9日,各地学子以多种形式纪念“一二·九’’运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以下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