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拓展语文教学天地.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拓展语文教学天地
【内容提要】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
和意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作文教学等方面来谈
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阅读 作文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运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贯彻课改精神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集文字、图形、声音、
动画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它,
学生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借助它,可以将一些传统教学中学
生不易理解的、难以想象的、用常规方法难以表达的信息内容,转化为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料,
不仅变抽象为具体,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拓展一片新天地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
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课
程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为语文教学创建了一片崭新的教学天地。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后,让教学过程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准提出的合作探究。在
授课前,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组能牵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主问题,并在校
园网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然后教师可将汇编整理后的
学习资料和教学网站资源库中的相关资料以及互联网中其它的网络资料,发布在网上,让学
生自主获取。在充分阅读各种资料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主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并引导学生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拓展教学的
深度和宽度。
语文学科的丰富信息都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
三大板块又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话。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就可以让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
一篇课文、一间教室,它让学生自主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经过信息筛选、思辨、重组,
变成有价值的学习元素,再通过课堂对话,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师生与信息网络的互
动这样一种多元互动格局,完成跨越时间、空间的学习历程。
同时,教学论坛、博客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教育平台,使学生的主体
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
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带来教学革命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将传统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取
得最佳的效果呢?下面我列举《孔乙已》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首先教师在校园网语文论坛中让班级每个学生都注册,这样每个学生就可在论坛里
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论坛还有用户等级功能,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个等
级,起到了激励作用。)计划分三个学习阶段完成这篇课文的探究学习。
第一阶段:尝试研讨阶段。《孔乙已》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著
名的白话短篇小说,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孔乙已一生的悲剧和当时可悲的
世态。教学时要围绕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文章主题思想进行。因为这篇小说选自《呐喊》,
所以有必要引导学生对《呐喊》进行研究性阅读。在对课文进行常规教学时,教师首先提出
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上网搜索等途径,了解鲁迅生平、创作及背景情况,增强
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分析
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来深入探讨小说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小
说深刻的主题思想。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小说主题的不同理解,并且推荐相关
的评论文章,再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发表在教师搭建的论坛上,以便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