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doc

发布:2017-02-14约3.47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类型: XXX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发 展 规 划 2012(3)年-2015(6)年 牵头单位(公章): 主要参与单位: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传 真: 二〇一 年 月 日 编 制 要 求 1.按照“2011计划”对每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总要求,以申报认定实施方案为基础,吸收专家评审意见,制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后未来四年的总体发展规划(strategic plans),规划内容须具体、明确、具有可考核性。 2.按照协同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的方式,进一步厘清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种边界,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组成、人才培养、运行机制、资源整合、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的相应工作。 3.根据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发展规划,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年度量化实施目标和绩效指标(Annual Performance plans)。年度绩效目标须与总体目标相吻合,须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4.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绩效指标的制订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基础、条件和各方面的资源与投入等,避免弄虚作假和不切实际的目标设定。 5.总体发展和年度实施目标须由协同创新体共同完成,每两年可修订一次。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提纲 (2013年—2016年) 一、XXX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综合使命 二、XXX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三、XXX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机制体制改革和运行模式 四、XXX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和考核指标 (一) 科技创新:包括主要在研的重大任务、拟突破的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开辟的新领域和新方向、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以及国际学术影响等。 (二) 条件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平台与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资源库以及数据库等。 (三)学科发展:包括面向需求的多学科集成、主体学科发展和国际排名提升、相关学科的带动与影响、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培育等。 (四) 队伍建设:包括全职固定人员与团队、兼聘与双聘人员、访问与流动人员、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等(见附件1)。 (五) 人才培养:包括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吸引与培养计划、优秀博士后培养计划、优秀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计划、新编教材计划等(见附件2)。 (六) 国内外合作交流:包括拟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人员交流与互派互访、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等。 (七)社会服务与贡献: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直接带动的产业规模与效益、重大民生改善和决策咨询建议等。 (八) 其他。 五、XXX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整合与投入支出 (一)已有投入与支出情况 1.整合资源情况:包括行业产业部门的专项支持、地方政府的已有支持和专项配套、各类科研经费、学校自筹、企业投入以及社会支持与捐赠等。 2. 主要支出情况:包括中心的基本建设、研发平台、仪器设备、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绩效奖励、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运行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见附件3)。 (二)四年总体经费收入与支出预算 1.主要经费来源计划 2.主要支出计划:包括基础条件与环境建设、重大科研任务与科研经费、人才引进及绩效奖励、人才培养以及运行与管理等方面(见附件4)。 (三)省级专项经费使用计划与测算依据 1.省级专项经费:分四年整体计划及年度计划。 2.主要支出计划与分配方案:支出范围包括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和日常运行等,详细说明测算依据和协同创新体内的分配方案 六、年度实施计划与绩效目标 分年度阐述年度实施计划与总体发展规划的关系、每年上述的任务完成计划和具体的绩效目标等。 七、附件 附件1 XXX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人员名单 1.全职固定人员名单 合计人数: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中心职位 研究方向 原工作单位 聘用方式 聘用时间 注: ①全职固定人员是指已具有中心全职聘任合同的稳定人员,每年在中心工作时间≥9个月; ②职称包括院士、教授、千人、长江、杰青、研究员、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副高级和中级职称,可多选; ③中心职位如:中心主任(副主任)、首席科学家。PI、团队负责人、助理研究员、博士后以及技术与管理的相应职位等; ④聘用方式包括国际招聘、内部选拔、单位指派、任务聘用以及其他方式等。 ⑤聘用时间指再按照聘用合同到中心工作的起止时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