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止出国(境)展出的64件顶级国宝-----华夏文明的艺术瑰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湖北省博物馆
鸭形玻璃注-北燕??1965?年9月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边璋--商代?通长54.5公分,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内部结构与第二幅相同,所不同的是山外两侧各立有一牙璋,右边的山头伸出一个状若象勾状物横在两山之间。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三星堆遗址出土。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金缕玉衣--汉代?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全国有几个博物馆都有金缕玉衣,本张图片也许不是河北博物馆金缕玉衣的图片?现藏于河北博物馆------
九龙九凤冠--明代?即大明孝端显皇太后凤冠,?明定陵出土的凤冠共四件,三龙二凤冠、九龙九凤冠、十二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各一顶,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还饰有数量不等的珍珠宝石。其中一顶计有珍珠3500余颗,各色宝石150余块。?现藏于定陵博物馆!
三龙二凤冠--明代?即大明孝端显皇后凤冠,明定陵出土。高26.5厘米口径23厘米,凤冠共用红、蓝宝石一百多块,大小珍珠五千余颗,色泽鲜艳,富丽堂皇,堪称珍宝之冠。?
十二龙九凤冠--明代?大明孝端显皇后的凤冠。冠上饰十二龙凤,正面顶部饰一龙,中层七龙,下部五凤;背面上部一龙,下部三龙;两侧上下各一凤。龙或昂首升腾,或四足直立,或行走,或奔驰,姿态各异。龙下部是展翅飞翔的翠凤,全冠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凤眼共嵌小红宝石18块--?解释一下:汉服分常服与礼服,也就是家居服与参加重要活动的礼服,这样的凤冠只有在国家的重大活动中才会戴
六龙三凤冠--明代?大明孝端显皇后的凤冠,整个凤冠,共嵌宝石128块(其中红宝石71块、蓝宝石57块),装饰珍珠5449颗,冠总重2905克。由于龙凤珠花及博鬓均左右对称而设,而龙凤又姿态生动,珠宝金翠色泽艳丽,光彩照人,使得凤冠给人端庄而不板滞,绚丽而又和谐的艺术感受,皇后母仪天下的高贵身份因此得到了最佳的体现,为定陵中出土的凤冠之首。?现藏于定陵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护膊--汉晋时代?出土于新疆,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24根/厘米,宝蓝、草绿、绛红、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禽兽纹样,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白色绢缘系经密50根/厘米,纬密40根/厘米,系带经密60根/厘米,纬密28根/厘米。??具有极高价值
铜奔马--东汉?其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喘息状,3足腾空,右后足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上。那只奋飞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马蹄踏中脊背,霎那间吃惊地回首反顾;而奔马也头稍左顾,好象也要弄清踩着了什么东西。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的艺术家设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入胜的意境,烘托、反衬出骏马的神速,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长信宫灯--西汉??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灯罩与灯盘可转动开合,便于调节灯光亮度和角度。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可减少室内的烟炱以保持清洁。灯上有九处刻铭,计65字,其中有“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长信宫灯造型优美,构造精巧,为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汉族匠师的创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卧马--西汉?高144,长260厘米,头部平仰,一只前腿向前伸出,马蹄用力?着地,另一只前腿微屈抬起,准确细致地表现了卧马由静面动的动作过程,挽起的马尾,突出战马的特点,庞大的驱体,成为一种顽强不屈的力量的象征,?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野猪--?西汉?长163,宽62厘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