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胜的幸福生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王全胜的幸福生活
在每天早晨7点后,王全胜就和妻子等候在公路边,看见由县城开往市区的公交车就急忙招手,把妻子送上车,望着重新开动的车子消失在公路尽头,这才悠闲自在的往家溜达,去忙自己要干的事。
年过不惑的王全胜,是。。。的普通农民,也是。。。村整体搬迁的搬迁户,未搬迁前,他家住在未通公路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且房子是非常陈旧简陋的砖瓦房,低矮、潮湿,又处于煤矿开采区,一遇刮风下雨,似乎会摇摇欲坠。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种点农作物卖钱;也逢节赶个会,做一点小生意赚取微薄利润。”王全胜说,因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捉襟见肘。后来,赶上了村搬迁机遇,王全胜被列为搬迁户,政府把他家的新居宅基地统一规划在紧靠县城。。。路旁,并及时兑现了有关搬迁方面的各种补偿金。有了这些钱,再加上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在王全胜全程监督下,很快一幢钢筋水泥结构、结实、美观、舒适的漂亮楼房建成入住。
搬进新居的王全胜,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没过多久,他就发了愁:以前还有临近的土地可以耕种,还有点收入可以养家糊口。如今想打理一下自己的地还得跑很远很远,很不方便,而且成本过高,种不如不种。
“今后,一家人怎么生活下去啊?” 就在这时,政府给王全胜送来了相关致富项目、技术和信息,并邀请他参加搬迁就业培训。很快,培训归来的王全胜,通过流转土地和出租土地,利用这些钱开了间小超市;因为交通方便,妻子也在市区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每天公交车来回,跟在县城上班没有多大区别,虽然上班地点离家远了点,但报酬比原来打工的企业要高些,即使每天坐公脚车上下班,也划得来。因此,每天妻子去上班,王全胜都要亲自把她送上车,近几个月来成了惯例。 这一年,孩子也很争气,考上了华中一所重点大学。人逢喜事精神爽,王全胜整天乐呵呵的,遇见了熟人就主动打招呼,走起路来腰板也挺得比以前直了些。
手中有了钱,王全胜不但在“硬件”上舍得投入——家里家用电器以新换旧,一应俱全;而且在“软件”上舍得花费——从不穿名牌服装的他,穿起了名牌,给妻子买衣服也挑选几百元一套。生活上,家里鸡鸭鱼肉餐餐不缺,就连大米也要选购1公斤6元左右中高档的,此外还有水果,家里来了客人,总是拿出苹果香蕉热情相待。
从县招商引资热潮启动以来,。。。工业园多家企业开工投产,需要招收大批密集型工人,王全胜的乡亲们看准苗头,纷纷开始填简历去面试,加上县里对搬迁户的优惠政策,大多数人都得到了报酬很多的工作,都成了一名朝九晚五上班的真正地城里人。
结束采访时,我们让老杨说几句,他没有推辞,随口就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再加上我们移民自己艰苦奋斗、多渠道创收,生活哪有不幸福的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