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利发展研究2012·2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
马 静1,李培蕾2,曹永强1
(1.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
摘 要:为全面、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首先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大连
市旅顺口区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该区域人均生态赤字情
l 9
hm2增加到2007年1.112hm2。其生态足迹已经严重超出了生
况逐年加重,由2000年0.95l
态系统的承栽能力。然后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分别计算研究区8年的生态足迹
●
指数、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协调度。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安全状况及区域发展与生
态环境协调性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该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确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生
态安全等级。结果显示。旅顺口区生态安全等级为极不安全,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目
前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08(2012)02-0048—05
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越 了、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来越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1992年加上。选取经济发展较快的大连市旅顺口区作为研究
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提出生态足迹概念…,之后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8年间其生态赤
在他的学生Wackernagel的协助下加以发展和完善成
为生态足迹模型旧。1,使其成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 字状况,再进一步计算生态足迹指数EFI、生态压
程度的方法。我国于1999年首次引入生态足迹概力指数ETI和生态协调度DS,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
念,随后徐忠民、张志强、程围栋等对中国1999年展状况、生态安全状况及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1;刘宁辉、彭希哲 性三个方面综合评价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
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区域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了中国1962--2001年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之
间的关系哺1;刘建兴、顾晓薇等分析了中国生态足
1理论与方法
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由于生态足迹将研究区人
口所有的消费项目转化为生产性土地面积,然后对 1.1 生态足迹
比研究区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真实面积, 1.1.1 生态足迹(EF)
即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来反映研究区的生态环境 生态足迹(EF)是支持某一区域人口或经济体
发展情况,因此。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把人类社会经
济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这个复杂问题简单化、定量 收稿日期:2011.11·01
化。具备可操作性强、计算过程简单、结果直观明 作者简介:马静(1985一),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
深度分析
的所有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 衰1 生态足迹指数等级划分标准
土地面积…,因此,生态足迹计算是指计算生物生 等级 生态足迹指数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
产性土地面积。生物生产性土地包括耕地、草地、 i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