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保健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儿童保健 胎儿期特点与保健 胎儿期特点: 致畸敏感期:胚胎3~8周,是胚胎细胞高度分化,器官形成的阶段。 生长发育迅速 胎儿期保健: 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缺陷 预防遗传性疾病:遗传咨询 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放射线 避免化学毒物 慎用药物 治疗孕母慢性疾病 保证充足营养:平衡 保证孕母良好的生活环境 胎教:指怀孕之前开始,科学、有效地控制孕妇体内外环境,防止不良因素对胎儿地影响,并采用一定地科学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和教育,使胎儿发育更为健康、成熟,并为其出生后地继续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利用外界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使之达到有益于胎儿发育的目的。 方式: 音乐胎教、语言胎教、阅读胎教、抚摸胎教 注意事项: 体会揣摩胎儿地活动规律 温柔舒缓 时间不宜过长 新生儿分类: 根据胎龄分类( 28周 37周 42周) 早产儿:28w≤胎龄37w 足月儿: 37w≤胎龄42w 过期产儿:胎龄≥42w 根据体重分类(1500g 2500g 4000g) 低出生体重儿 2500g 正常体重儿 2500g ≤出生体重 4000g 巨大儿 出生体重≥ 4000g 足月小样儿:胎龄≥ 37w,出生体重 2500g 按照成熟度:成熟不良儿 按照健康状况:正常、高危、患病 按照存活:早、中、晚 新生儿期保健内容与措施: 1、出生时护理: 尽量不用器械助产 产房室温保持再25~28℃ 保证呼吸道通畅 及时点眼药 严格消毒,结扎脐带 记录新生儿的基本情况 出生后观察6小时,正常者进入母婴同室 特殊新生儿特殊对待 2.新生儿期护理内容与措施: 保暖:新生儿居住环境的大气候、局部保暖 中性温度:既能保持正常体温而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的环境温度;正常足月儿第一天的中性温度为33℃,第二天后逐渐降到20~26 ℃;早产儿的中性温度较足月儿高 。 喂养:尽早开奶,纯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皮肤护理:脐带、尿布、衣服、洗澡,经常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感染:保持居室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2-3次/天,20-30分钟/次),尽量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的用具每天煮沸消毒,不宜挤奶头擦马牙等。。 五官护理:眼部、耳、鼻腔、口腔 慎用药物: 抚触: 3.新生儿保健系统管理的主要措施: 新生儿家庭访视: 高危新生儿保健的系统管理 建立转院治疗制度:保证重症患儿及时得到住院治疗;转诊过程中注意保暖 健全生命统计制度:保证收集可靠的的出生、死亡统计。 新生儿家庭访视:由妇幼保健人员定期入户对新生儿进行询问、检查和指导。正常新生儿于生后28天内访视不少于3~4次。 包括: 居室的卫生状况;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询问新生儿的情况; 测量身长、体重,进行系统体检; 宣传指导母乳喂养和护理知识、科学育儿知识; 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和指导,做好记录,预约下次访视时间。 42天访:一般要求妇女和孩子一起到医院接受访视,全面进行体格检查,此期因喂养不当引起的体重增加不理想最为常见,给予指导。 了解维生素D的补充情况。 高危新生儿保健的系统管理 高危新生儿包括出生体重低于2500 ,胎龄未满37周的早产儿;曾与宫内缺氧、产时窒息、先心病、腭裂等先天缺陷的新生儿;母亲孕期患有疾病的新生儿。 对高危新生儿要进行专案管理: 对出生体重<2500g,胎龄未满37周者接到报告后立专案管理,当日访视,日后根据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对出生体重<2OOOg的儿童,若体温不升,生活能力及吸吮能力弱者,每日访视一次,至体温上升,吸吮能力增强之后每周访视一次;若出生后情况较好者,每周访视1一2次,满月后每2周访视一次至2个月; 对出生体重1 500g者要增加访视次数,专案管理延长至3个月; 对出生体重过低,吸吮能力很差的儿童应送医院治疗; 对体重达到3000g,一般情况正常,可转婴儿保健系统管理。 4.新生儿疾病筛查:对某些遗传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 5.预防接种: 6.新生儿早期教育: 新生儿的视、听、嗅觉已经初步发展,可通过反复的视、听觉训练,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培养新生儿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和反应能力,促进手眼协调。 母亲在教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喂哺、怀抱、逗引等既建立和培养母子感情,又促进婴儿智力发育。 二、婴儿期的特点与保健 婴儿期的特点: 体格生长发育迅速:生后体格生长的第一高峰 营养需求高,消化道功能发育不成熟 感知觉、行为发展迅速, 睡眠周期短 主动免疫功能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婴儿期保健: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及时、适当的添加辅食 婴儿期系统保健管理: 建立地段医师管理制度 生长发育监测:是一种适合与家庭或基层儿童保健人员使用的婴幼儿保健措施; 利用生长发育监测卡:绘有0-2岁正常儿童体重曲线 定期(1\2\3)为小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