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7章期货交易策略分析.doc

发布:2017-01-19约7.16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期货交易策略分析 第一节 套期保值交易策略分析 1.企业在套期保值中常见的问题 1)定位不明确 2)认为套期保值没有风险(具体风险为:基差风险、保证金追加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交割风险) 3)认为套期保值不需要分析行情(企业不能按现货思路入市;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宏观环境,了解产业变化,把握入市时机,再从基差角度判断人场和出场点) 4)管理运作不规范 5)教条式套期保值 a)企业的敞口风险只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可以选择部分套保,而不必完全套保。 b)完全套保会占用较大资金,在企业资金紧张以及期货头寸出现较大亏损的时候,容易带来现金流风险。 2.套期保值的风险 1)管理与运营风险(包括资金管理风险、决策风险和价格预测风险) a)资金管理风险,也叫现金流风险,主要体现企业被要求追加交易保证金。 b)价格预测风险,取决于价格预测者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市场经验。 2)交割风险 a)交割风险主要来自: 交割商品是否符合交易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交货时间上能否保证; 在交货环节中成本的控制是否到位; 交割库是否会因库容问题导致无法人库; 替代品种升贴水问题; 交割中存在增值税问题等。 b)期货交易中交割量仅占总量的5%以下 3)操作风险 4)基差风险 5)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合约缺乏流动性,导致无法及时建仓或平仓的风险。 3.套期保值的发展 1)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沃金提出) a)套期保值核心不在于消除风险,而在于能否通过寻找或预期基差的变化来谋取利润 b)套期保值是一种套期图利行为 2)组合投资型套期保值 a)Johnson和Ederington等提出用马科维茨的组合投资理论来解释套期保值 b)套期保值实际上是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资产进行组合投资 c)根据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的方差,确定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头寸,以使风险最小或者效用函数最大。 d)组合投资理论认为,最佳套期保值的比率取决于套期保值的交易目的以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的相关性。 e)最佳套保比率公式: 假定ΔX为套保期限内现货价格的变化量,ΔQ为套保期限内期货价格的变化量; 假定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价格的变动服从正态分布 σx为ΔX的标准差;σQ为ΔQ的标准差 R=ρσx/σQ f)从组合投资角度理解套期保值,期货市场发挥的是“风险管理”的功能,而不是“风险转移”的功能。 4.套期保值的作用 1)锁定原材料的成本或产品的销售利润(对于产品价格相对固定或生产成本相对固定的企业来讲尤为重要) 2)锁定加工利润(加工和贸易企业适用,在买入保值的同时也要卖出保值) 3)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包括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和锁定库存风险) a)用买入期货的方式代替实物库存,节约资金和仓储成本; b)当期货合约价格近高远低的时候,增加换月收益; c)可防止库存贬值 4)利用期货市场主动掌握定价权 5.套期保值的方式 1)循环套保(移仓换月) 2)套利套保 3)预期套保(提前套保) i.传统套期保值认为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行为要同时交易才能完全锁定利润或者规避风险 ii.期货的决策要与现货决策同步,或快于现货交易 4)策略套保 套保的动机是风险最小化和是利益最大化的统一,即将企业的利润曲线的波幅压缩到企业稳健经营的可接受程度 5)期权套保 6.套期保值的方案制定 1)明确套期保值需求 a)企业在期货市场中的角色是由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风险点决定,即企业担心涨就买入保值,担心跌就卖出保值。 b)期货避险的方法一定要和生产经营方式和规模相匹配,即了解企业自身的敞口风险。 2)制定保值策略 a)从宏观角度确定套期保值策略 区分牛市和熊市,如果遇到熊市,生产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保值要相对积极,反之要保守。消费型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操作策略相反 b)从产业角度判断套期保值时机 i.从生产利润、生产成本角度判断套期保值时机(生产企业在进行套保决策时最关心的是毛利问题) ii.从供需关系角度判断套期保值时机 c)从基差角度选择套期保值入场和出场点 3)选定目标价位 a)单一目标价位策略是指企业在为保值所设定的目标价位已经达到或可能达到时,在该价位一次性地完成保值操作。 b)多极目标价位是指企业在难以正确判断市场后期走势的情况下,为避免一次性介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设立了多个保值目标价位,分步在不同目标价位上进行套保操作。 c)当市场价格达不到企业设定的多级目标价位时,很可能出现套保不足的问题 7.企业管理机制包括参与期货交易的组织结构、风险控制机制和财务管理。 a)组织结构包括决策部门、期货交易运作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而且将三者适度分离; b)风险控制包括交易计划监督、交易过程监督和交易结果监督; c)财务管理包括控制公司参与期货的总资金和总规模,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和对企业利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