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0型控制阀性能试验常见故障.doc

发布:2017-05-04约7.2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0型控制阀性能试验常见故障 (一)漏泄试验中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分析 1.充气缓解位漏泄试验时,主阀排气口漏泄量过大,即在副风缸充气至580kPa后,用漏泄测定器测主阀排气口漏泄,水面由第二格升至第三格的时间少于10 s。 120型控制阀在充气缓解位时,制动管、副风缸、加速缓解风缸都有压缩空气,而制动缸压缩空气是经过紧急二段阀、半自动缓解阀、滑阀、加速缓解阀排向大气。因此,当制动缸压力排至0后,主阀排气口仍有漏泄,必定是制动管或副风缸或加速缓解风缸通路与制动缸缓解通路之间有漏泄。 (1)紧急二段阀上套的0形密封圈不良,制动管压缩空气经密封圈不良处窜入制动缸缓解通路,从主阀排气口排入大气。 (2)缓解阀与主阀连接面之间的橡胶垫装反,或有漏泄,使副风缸或加速缓解风缸与缓解阀活塞部的制动缸通路相通。 (3)滑阀与滑阀座研磨不良,或被异物划伤,或组装别劲,造成压缩空气窜入缓解联络槽z2,经制动缸缓解通路从主阀排气口排出。或者压缩空气窜入第二阶段局减通路,经制动缸缓解通路排入大气。 (4)加速缓解阀套或加速缓解阀顶杆的O形密封圈不良,或加速缓解阀顶杆装反,使顶杆上的0形密封圈不起作用,造成制动管压缩空气经加速缓解阀部加速活塞的一侧从主阀排气口通向大气。 2.充气缓解位漏泄试验时,局减排气口漏泄过大,即用漏泄测定器测定,水面有第二格升至第三格的时间少于10s。 (1)节制阀与滑阀顶面研磨不良或有拉伤,导致副风缸或制动管压缩空气经第一阶段局减通路,从局减排气口通入大气。 (2)滑阀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导致副风缸或制动管压缩空气经滑阀座上的局减室孔进入局减室,从局减室排气口排向大气。 (3)主阀体或滑阀套漏泄。 3.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时,用漏泄测定器测定主阀排气口漏泄,水面由第二格升至第三格的时间少于10s。 紧急制动位时,主阀排气通路是从滑阀座经加速缓解阀通大气的,因此如产生漏泄也主要在此通路上,如充气位时漏泄试验已通过检查,说明加速缓解阀不会向大气产生漏泄,其漏泄应集中在滑阀部分。 滑阀或滑阀座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造成压缩空气窜入主阀排气通路。 滑阀套或主阀体漏泄。 4.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时,制动管压力上升,20s内上升超过5kPa。 (1)滑阀或滑阀座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造成压缩空气向制动管充气用孔或制动管局减用孔向制动管漏泄。 (2)节制阀与滑阀顶面研磨不良,或被异物拉伤,副风缸压缩空气经局减用孔向 制动管漏泄。 (3)紧急二段阀上套O形密封圈不良,使制动缸压缩空气向制动管漏泄。 (4)局减阀套或O形密封圈不良,使制动缸压缩空气向制动管漏泄。 (5)加速缓解阀套上O形密封圈损伤,或阀体与加速缓解阀套的接触面划伤或有缺损,造成O形密封圈密封不良,或加速缓解阀内的¢16mm夹心阀与阀座接触不良,这些都将使加速 风缸的压缩空气向制动管逆流。 (6)当主阀膜板有气孔,主阀上、下活塞有变形或砂眼,主阀上、下活塞间的O形密封圈有损伤,主活塞杆有气孔,主活塞上的紧固螺母松动时,都将导致副风缸的压缩空气向制动管漏泄。 (7)滑阀套或主阀体漏泄。 5.紧急制动位时,局减阀盖上的小孔有压缩空气漏出。 制动位时,局减阀活塞两侧,一侧为制动缸压缩空气,另一侧为大气。局减阀盖上的小孔处有压缩空气漏出,表明局减阀活塞处有漏泄。 (1)局减膜板紧固螺母松动。 (2)局减膜板有气孔。 6.制动位时,用肥皂水检查半自动缓解阀排气口及拉杆处有气泡产生。 半自动缓解阀排风口漏泄主要是因为:排气阀与下阀座密封不良或垫有异物;下阀座上的O形密封圈损伤或漏装。 (1)半自动缓解阀手柄处的¢16mm夹心阀与阀座密封不良或垫有异物。 (2)阀座与阀体之间密封不良。 (3)半自动缓解阀活塞杆O形密封圈不良或活塞杆套与半自动缓解阀体间有漏泄,使制动缸将空气经密封不良处通过半自动缓解阀活塞部与手柄部之间的暗道进入手柄部。 2.保压位时,当截断制动缸容积风缸后,制动缸压力上升,10 s内超过1O kPa。 120型控制阀保压位与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位的各通路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节制阀的位置变化。而常用制动通路与紧急制动位时完全一样,副风缸压缩空气经滑阀制动孔至半自动缓 、紧急二段阀,然后进入制动缸。如果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已经合格,说明在制动位时滑阀、局减阀、缓解阀、紧急二段阀的漏泄已经达到要求。因此,紧急制动位漏泄试验合格后,保压位漏泄试验不合格的主要部位在节制阀,其原因是节制阀与滑阀顶面的研磨不良或有划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