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ppt

发布:2017-07-05约4.63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试配、调整及确定 * 配合比的确定 水胶比的确定 结果为0.529, 稍保守取0.52 38.2Mpa 胶水比1.89,即水胶比0.529 也可用这个公式计算,结果也是胶水比1.89,即水胶比0.529 试配、调整及确定 * 配合比的确定 各材料用量的计算 根据以上确定的水胶比(即0.52),计算各原材料用量,并以本配合比拌制验证拌合物表观密度,如实测的表观密度与计算表观密度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2%时,则计算配合比不用调整,若大于2%,则需将各原材料用量再乘以校正系数进行调整。 试配、调整及确定 * 配合比的确定 水溶性氯离子的测定 配合比调整后,应测定拌合物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且其含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试配、调整及确定 * 配合比的确定 一些特殊要求 对于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需注意规范中对诸如骨料含泥量等指标的特殊要求。 配合比的管理 * 日常管理 规范要求 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原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和调整,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双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注:福建省质量管理标准还要求,每半年进行不少于一次验证。 《管理手册》要求 半年验证、标准差高时验证、平均值低时验证……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莆田砼实验室培训课件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管理与应用 ——黄启龙 2016年8月 * 目录 目录 概述……………………………… 3-4 设计要领………………………… 5 设计流程………………………… 6 设计参数及运算………………… 7-27 试配、调整及确定……………… 28-35 配合比的管理…………………… 36 * 概述 * 普通混凝土的定义 目前我国普通混凝土的定义是按干静观密度范围确定的,即干表观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的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等均属于普通混凝土范畴。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设计原则 经济性、和易性、强度、耐久性 设计依据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华润混凝土《管理手册》之“配合比管理指引” 概述 * 设计原理 水灰比(水胶比)定律:对于给定的材料,强度只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水胶比) 设计公式 fcu,o=Afce(C/W-B) 设计的工作内容 为什么称之为“配合比设计”而不叫“配合比计算”呢?这是因为混凝土是多材料组合,它要满足以下要求: 1、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结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和耐久性 2、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留隐患的工作性; 3、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 4、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 5、在达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 设计要领 * 四种基本材料 水、胶凝材料、砂子、石子 三个比例 水胶比:水和胶凝材料之比 砂率:砂子和总骨料之比 胶骨比:胶凝材料和骨料之比 基本规律 1、决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因素是水泥(胶凝材料)的强度和水胶比,胶凝材料确定之后,水胶比是决定因素; 2、水胶比确定后,由用水量决定水泥(胶凝材料)的用量; 3、砂子和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架,是主体,其用量占混凝土用料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砂率由石子的空隙率和水胶比确定。 设计流程 * 第一阶段 根据设计图及施工单位的工艺条件,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提出要求,为第二阶段作准备。 第二阶段 选用材料、选用设计参数,这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材料和参数的选择,决定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 第三阶段 计算材料用量。可用重量法或体积法计算。 第四阶段 对配合比设计的初步结果,进行试配、调整并加于确定(生产前,应根据库存的砂石含水率作必要的调整,并根据搅拌机的规格确定每盘的投料量)。 设计参数及运算 * 各参数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三个基本参数:水胶比、用水量、砂率 三个主要性能:强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