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病毒生防菌f-0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本科毕业论文.doc

发布:2017-08-14约1.42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病毒生防菌F-0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摘 要 :以高氏1号培养基为基础,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 对抗病毒生防菌F-01菌株最佳培养基和最优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FX05 产抑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小米粉(2g)、酪蛋白胨(0.1g)、K2HPO4 (0.05g)、MgSO4.7H2O (0.05g)、NaCl (0.05g)、FeSO4.7H2O(0.001g)。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8.0, 培养温度为28 ℃, 培养120 h产抑菌物质达最大值。 关键词: 抗病毒生防菌;活性物质;培养条件优化 第一章 绪论 1.1链霉菌活性产物 链霉菌是放线菌目的一科。基内菌丝不断裂,气生菌丝通常发育良好,形成长(有时短)的孢子丝。孢子不能运动,外鞘上常有疣、刺或毛发等状饰物。链霉菌是抗生素产生最丰富最多的放线菌种属,长期以来一直被开发各种用途的抗生素,随着天然产物化学和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从链霉菌中逐渐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生素外,还有酶制剂、免疫调节物质、药理活性物质、抗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杀螨和除草剂等多种物质。链霉菌是天然活性物质与药物的重要微生物资源,是研究微生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功能的良好材料。由于其复杂的形态、独特的代谢途径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链霉菌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对象,显示了链霉菌在科学、经济以及社会领域巨大的研究价值。 放线菌中以链霉菌合成抗生素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最强,链霉菌可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包括水解酶与抗生素等物质,其在医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植物保护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链霉菌基因组是目前己知的最大的原核生物基因组,其基因组染色体呈线状,而且具有复杂的结构。基因组中GC含量平均为73%。天蓝色链霉菌假(Streptomy-ces.coelicolor)作为链霉菌属的典型代表种,其全基因组序列已于2001年7月在英国剑桥Sanger中心测序完成,这是第一个完成的全基因组测序的链霉菌,也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放线菌。链霉菌染色体富含次生代谢基因簇和调控基因,链霉菌中某一特定次生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通常以基因簇7VK6MAI#的形式存在线状染色体上,链霉菌基因组富含次生代谢物合成基因簇.链霉菌基因组同样富含编码调控蛋白的基因,链霉菌这种基因组构成特点与其生存在高度竞争的土壤环境中相适应。土壤中存在各种胁迫压力(化学、物理和生物的),而链霉菌是静止生物,面对胁迫相对被动。因此,链霉菌除产生抗生素抑杀“异己”外,其基因组富含编码调控、转录蛋白的基因也有利于其感应各种环境信号和生理信息并作出反应,行使各种复杂功能,从而在具有高度竞争的土壤环境得以良好的生存。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有90%是以链霉菌作为生产菌种生产的.现已从链霉菌中得到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多烯类、聚醚类抗生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及长期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迫切要进一步发现和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耐药菌抗生素。随着抗生素数量的不断增加,从链霉菌中筛选到的新抗生素就变得越来越困难,筛选得到的化学物质重复率非常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链霉菌中可发掘的资源没有了,根据天然产物趋势推测,链霉菌中还存在大量未知的抗生素有待进一步挖掘。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发掘新抗生素的途径,共培养诱导方法为现有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揭示了新思路。 链霉菌是存在于土壤当中的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其可以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重要的天然抗生素来源,一些链霉菌代谢产生的抗生素类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有效抑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拮抗放线菌生物防治病害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寄生在植物组织体内,诱导植物自身产生抗病性或代谢出一些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抗生素)影响病原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是在寄主体外利用。 链霉菌是具有复杂生活周期的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系统生物学上归于链霉菌属,该属的许多成员都能产生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天然代谢物,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约三分之二来源于链霉菌(该属产生的代谢物还包括抗肿瘤剂)免疫抑制剂,抗虫剂以及其他胞外水解酶!如淀粉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等。链霉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机制包括拮抗作用、竞争作用和诱导植物抗性作用等方面,其生防效果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以上几种方式作用的综合结果,不同生防机制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作用。由于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时存在防治效果难以稳定、持久等缺点,寻找提高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效果的途径显得十分重要。提高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效果的途径有诱变育种、固定化技术和改良发酵工艺等,其目标是为了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和纯度,减少副产物,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