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ppt

发布:2018-11-07约4.44千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茶叶病虫害识别与无公害防治 茶 饼 病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活的病叶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季,当平均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 本病在夏季停止发展,病菌在荫蔽处越夏。一般发生期在春、秋季。高山、山谷、阴坡茶园,由于多雾露,日照少,湿度大,气温低,因此发生严重。施肥不当,采摘、修剪及遮荫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生也多。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病害通过调运苗木作远距离传播。 炭 疽 病 炭 疽 病图谱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次年当气温上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抱子,主要借雨水传播。 本病一般在多雨的年份和季节中发生严重。全年以初夏梅雨季和秋雨季发生最盛。扦插苗圃、幼龄茶园或台刈茶园,由于叶片生长柔嫩,水分含量高,发病也多。单施氮肥的比施用氮钾混合肥的发病重。 茶圆赤星病 茶圆赤星病 发病规律 以菌丝块在树上病叶组织中或落叶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最适宜病害的发生。 全年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生最盛,秋季也有发生。凡管理粗放、采摘过度、肥料不足、致使树势衰弱的茶园,发病较重。 茶白星病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病时、落叶或新消中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上升至10 ℃以上,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抱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侵害幼嫩组织。 在低温(15-20 ℃ )、持续多雨的春茶期,最适宜于抱子的形成,可以进行多次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 茶芽枯病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分生抱子器在老病叶、嫩芽叶中越冬。次年3月底至4月初,当气温上升至10 ℃左右,形成器抱子,在水湿中释放抱子,并进行传播,侵染幼嫩芽叶,经过2—3天后,产生新病斑,扩大蔓延。 本病是一种低温病害,主要在春茶期发生。 茶云纹叶枯病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土表落叶中越冬。次年春天,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抱子,通过风吹雨械传播蔓延。 本病发生或长,全年除严冬用外,均可发生。但以6月、8—9月高温高湿(平均气温28℃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期间,发生最盛。 凡土层浅、根系生长不良的茶树,密植、幼龄或台对茶园,在夏季强烈的日照下,水分供应常失去平衡,叶片干枯形成日灼斑,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病严重。茶园管理不良,树势衰弱或遭受搞害、虫害的情况下,发病也重。 茶轮斑病 茶轮斑病图谱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分生抱子盘在病叶中越冬,次年春天气温上升至10℃左右开始活动。 病菌生长适温为25—28 ℃ ,相对湿度方80一85%。抱子发芽造混为25 ℃ 。因此,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较多。排水不良的低洼茶园、苗圃以及密植茶园,因为湿度大,发病往往较重。 茶褐色叶斑病 茶赤叶斑病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 虫害防治:茶炭疽病、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白星病、 茶褐色叶斑病、茶赤叶斑病。 世高10%水分散性颗粒剂 世高10%水分散性颗粒剂 世高(Score 10WG)是先正达公司于1983年研制开发的高效低毒的广谱三唑类杀菌剂,其有效成分是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1997年引入中国,世高以独特的强内吸传导,杀菌谱广;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剂型先进,作物安全;以及低毒低残 ,环境友善等特点,从众多的农药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目前我国杀菌剂市场的一个主要品牌,赢得广大茶果农和菜农的青睐和欢迎。 世高的优势 内吸传导,广谱高效 速效治疗,药效持久 剂型先进,作物安全 低毒低残,环境友善 爱苗 爱苗治疗效果图 茶叶虫害识别与无公害防治 阿克泰( Actara 25WG) 通用名:Thiamethoxam(噻虫嗪) 编号: CGA 293343 外观: 红色颗粒 蒸汽压:6.6 x 10-9帕(20 oC) 熔点: 139.1 oC 室温储藏稳定性:至少2年 阿克泰( Actara 25WG) 有效成份及含量: 每千克中含 thiamethoxam 250克 剂型 : 水分散粒剂 (WG) 包装规格: 2 克 / 袋 阿克泰( Actara 25WG) 急性大鼠口服: LD50 1530毫克/公斤 大鼠经皮: LD50 2000毫克/公斤 吸入: LC50 (4小时) 3720毫克/米3 无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畸、致肿瘤) 对鸟类 LD50 576-1552毫克/公斤,低毒。 对鱼类,水生生物以及蚯蚓均无毒。 对蜜蜂有毒: LD50 0.024微克/蜂 作用方式 直接结合在昆虫的神经轴突的受体上,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造成昆虫的神经传导阻断,致使抑制摄食、行走和飞行而麻痹死亡。 阿克泰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