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教学材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物流学》选修课教学材料
第一章 现代物流学概论
§1.1 现代物流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一、现代物流作为经济热点的具体表现
二、现代物流缘何成为经济的热点?
1.我国“十五”计划把现代物流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2.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促进和带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3.新经济与电子商务催生了现代物流。
4.加入WTO 对传统物流业提出了挑战和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5.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发展现代物流。(国有企业的改革、供求变化、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
6.西部开发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
7.物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 1.2 物流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物流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1. 实物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的定义:“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特点:① 只重视商品的供应程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调达物流;②是一种单向的物质流通过程,没有考虑回收与废弃物流;③是生产销售的附属行为,只着重商品的传递,忽视了物流的能动作用。
2. 现代物流(Logistics)
(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CLM)定义
1998年CLM对物流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该定义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即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总之,该定义反映了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美国物流界对物流的认识更加深入,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2)《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 物流概念产生的动因分析
国际物流学界对物流概念产生的动因有两种观点:一是经济因素;二是军事因素。
4.对现代物流的认识
(1)对物流的常见的错误或者片面认识:
①认为物流就是物资流通;②认为物流就是储运;③认为物流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 ④认为物流只属于流通领域,是流通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⑤将物流等同于“实物分配”。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现代物流的特征具有科学属性、技术属性、经济属性、管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可以概括如下:科学化;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准时化;柔性化;敏捷化;精益化;电子化;实时化;可视化;全球化;综合化;集成化;多样化;多元化;协同化;最优化;信息化;个性化;社会化等。(2)现代物流概念的特点
①现代物流的宗旨是“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满足顾客要求。
②现代物流强调物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含回收和废弃物流、生产物流等。现代物流管理范围是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全过程直至营销活动的全程的统一、协调管理控制。
③现代物流重视物流信息和信息化的巨大作用。现代物流不仅是实物流程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所有相关信息的管理与控制。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突出内容。
④现代物流管理是将其管理技术嵌人到整个企业话动的价值链的全过程当中。
有人对现代物流的特征总结出如下:物流反应快速化、功能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等九大特征。
认为传统物流也具有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网络化;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等特征,但没有上述其它特征。(徐文静)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之比较
项目 传统物流 现代物流 物流
服务 各种物流功能相对独立;无物流中心;不能控制整个物流链;限地区内物流服务;被动服务
短期合约;价格竞争;提供标准服务
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采用物流中心;供应链的全面管理;跨区域的物流服务;主动服务
第三方物流的普遍应用;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降低总物流成本;增值物流服务;定制物流服务 物流信
息技术 无外部整合系统;有限或无限EDI联系;无卫星跟踪系统 实时信息系统;广泛应用EDI;卫星跟踪系统 物流
管理 有限或没有现代管理;分散管理 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时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二、其它几个重要概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