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现代物流发展“十一五”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某县现代物流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加快开放兴县的步伐,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和工业强县两大战略,积极培育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根据《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衢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报告期限为2005-2010年,远期展望为2011-2020年。本规划的适用范围为某县整个县域,重点为城市规划控制区。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我县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重要举措。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力争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发展现代物流显得尤为迫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利于把我县因黄衢南、杭新景两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而日益突显的潜在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有助于改善我县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高经济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我县发展现代物流的现实基础
(一)具有一定的区位、交通及信息基础条件。某县位于浙江省最西部,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钱塘江源头,北邻安徽省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连,东北、东南分别与本省淳安县、常山县接壤,是浙西连接赣东北、皖南的交通要道,是浙江经济西进的桥头堡,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某县域的城乡交通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205国道、17省道为主要干线,其他县乡道为辅助线路的外接毗邻省、市、县,内接全县各乡镇的较为完整的公路网络。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交通、流通等各个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完整有效的信息网络。
(二)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物流需求市场空间不断增大。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7.98亿元。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量会有所增加,这为某现代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是我县以“两硅”“两药”为主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这些产业多是原料、市场两头在外,货物的运输量比较大;二是商贸业发展较快。商品交易市场比较活跃, 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87亿元,传统商贸改造提升,某商贸城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龙顶名茶、装饰建材等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三是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有一定的进出口规模,2005年进出口总额3955万美元。
(三)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已开始起步。工业的发展和专业市场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务的集聚,一部分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已经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剥离原有的物流业务,把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和运输交由专业公司承担,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批具有现代物流企业特征的企业逐步成长壮大,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改善信息技术条件,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我县现代物流发展虽然具备上述有利的基础条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主要有:一是我县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现代物流现实需求不足;二是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三是社会物流粗放、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一方面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使得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物流活动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要求。四是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另外还有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业务供求信息不对称;物流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以研究解决。
?三、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到2010年基本建成生态县、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现代物流理念,以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