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工过程与开发设计总结.doc

发布:2017-09-07约2.47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小结 1、实验室研究的结果是确定一种有希望的反应方法;化工过程开发的结果是实现工业化。 2、化工过程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方法有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放大是过程开发研究的方向。 3、化工过程开发包括过程研究及工程研究,研究中要经常交换信息,反复交替展开工作。 4、技术经济观点十分重要,但不是唯一,必须考虑社会效益。 第三章 小结 绿色化学及其特点 绿色化学: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特点: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概括地说,清洁生产就是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工业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的特点 ①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 ②重在预防和有效性; ③经济性良好; ④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第四章 4.4 实验研究的方法论 1 思想模型与理想实验方法 2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3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4 创造性思维方法 5 数学方法 第五章 化工过程采用的模拟放大方法有:经验放大法、数学模拟法、部分解析法、相似放大法。 逐级经验放大法的基本特征: ①着眼于外部联系,不研究内部规律; ②着眼于综合研究,不试图进行过程分解; ③人为的规定了决策序列。 数学模型方法的一般步骤: ①实验室研究 ②大型冷模实验 ③小型试验 ④建立反应器数学模型 ⑤中间试验 数学模型法的基本特征: ①着眼于过程的内部规律,对过程进行分解和综合; ②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对过程进行简化; ③在反应工程理论和传递过程理论指导下建立数学模型; ④设计模型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所检验。 化学反应器选型原则 (1)工业生产对化学反应器的要求 ①有较高的生产强度 ②有利于反应选择性的提高 ③有利于反应温度的控制 ④有利于节能降耗 ⑤有较大的操作弹性 (2)反应器选型判据 ①确定反应类型 ②确定催化剂的失活速度 ③确定反应器的混合要求 ④确定热量传递和温度控制要求 ⑤确定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 中间试验分类 1 微型中试 2 部分流程中试 3 全流程中试 4 全规模中试 第六章 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内容 1、社会评价 2、技术评价 3、经济评价 4、环境评价 生产能力和销售量 生产能力:即设计产量,一个生产装置在设计时预定的产量。 销售量:是指实际销售出来的产品的量。 销售收入和产值 销售收入:是产品作为商品售出后所得的收入。 产值:是指产品的年产量与产品单价的乘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总投资额 为增加固定资产而投入的资金,称为固定资产投资,即固定资金。 总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 利润与净利润 毛利(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增值税额 年利润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年总成本费用 净利润=利润-所得税 增值税与所得税 增值税额=(销售收入-原辅材料所耗费用)×增值税率 所得税额=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时值与现值 时值: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某一时刻的价值 现值: 按照“折现”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资金金额。 (1)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总投资 (2)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年平均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 (3)基准投资利润 第八章 非均相混合物分离方法 (1)气固分离 (2)液固分离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液体混合物分离 (2)气体混合物分离 (3)固体混合物分离 原料与工艺路线的选择 (1)原料路线的选择 ①技术可行性; ②供需可行性; ③经济合理性; ④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2)工艺路线的选择 ①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②经济合理性 ③技术的先进性 ④运行的合理性 以精馏为例说明探试法的应用 M1规则:在所有的分离方法中,优先采用能量分离剂的分离方法,尽量避免使用质量分离剂的方法; M2规则:精馏分离过程尽量避免使用真空和制冷操作。 D1规则:产品集合中元素最少的分离序列最为有利。 S1规则:首先安排除去腐蚀性组分和有毒有害组分, S2规则:按组分间分离因子的大小顺序,逐个依次分离。最后处理难分离或分离要求高的组分。 C1规则:首先应分离出含量最多的组分, C2规则:如果组分间的性质差异以及组分的组成变化范围不大,则应选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