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路桥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编制依据
滁州上跨桥工程设计施工图;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滁州上跨桥工程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铁路现行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及有关文件;
现场勘察资料,我公司多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施工管理、技术
管理、设备装备能力及技术人员等资源条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情况
本桥位于滁州市主城区,起点里程为k0+145.100 至终点里程为
k0+772.500,本项目为连接定远路与扬子路之间的明光路立交桥,项
目沿线将跨越津浦铁路及其支线。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自上而下地层地质情况为:
①杂填土。色杂,潮湿,可塑,较松散,含碎砖块、片石等。厚
度:0.50-2.80m,平均1.25m;层底标高15.80-2.89m 平均14.50m。
②素填土。灰色,潮湿,可塑,含植物根、贝类、碎砖类等。厚
度:0.20-1.50m,平均0.55m;层底标高15.20-7.54,平均12.23m。
③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潮湿,含灰色高岭土、铁锰氧化物,
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厚度:0.75-9.00m,平均
5.88m;层底标高: 11.35m-4.94。
④粉砂。灰黄色,饱和,含少量铁锰氧化物,以石英、长石、云
母碎片为主,混少量粘性土。厚度:1.70-3.90m,平均3.07m;层底
标高:4.75-3.46m,平均3.81m;仅在清流河东岸。
⑤粉质粘土。灰色,可塑,潮湿,含灰色高岭土、铁锰氧化物,
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厚度:2.50-10.90,平均
6.79m;层底标高:3.78─-1.50m,平均1.10m。
⑥含砾中粗砂:灰白色,饱和,可塑,潮湿,中密-密室,含少
量粘性土,主要为石英砂,磨圆度较好,粒径基本为0.5mm-5mm,个
别砾石直径大 5cm。厚度:0.50-6.40m,平均 2.85m;层底标高:
-1.82—-7.07,平均-1.64m。
⑦全风化泥质砂岩:浅红色,局部为浅红色泥岩,薄层状构造,
粒状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已基本风化为红色砂土,带水钻进进尺较
快。厚度:1.20-4.20m,平均2.64m;层底标高:-1.82—6.17m,平
均-4.04m。
⑧中风化泥浆砂岩:紫红色,薄层状构造,粒状结构,泥质胶结。
夹灰白色泥岩薄层,带水钻进较慢,岩芯呈长住状。硅质胶结时呈微
风化。该层未钻穿。
3、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在0.80-3.80 米之间变化,上部土层中潜水
和砂层中主要为弱承压水,风化岩石中属裂隙水,上部土层中潜水主
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渗透补给,且随季节变化较大。
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1、施工顺序
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针对本工程的地质条件及工期要求,采用旋挖钻机施工。每2 个
墩台设置泥浆池一个,尺寸为7*8*2.5 米,及时将废浆运出现场。
钻孔桩主要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桩位测放→埋设护筒→钻机安
装→钻进→清孔→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灌注混凝土→桩基无损
检测。附:《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钻机安装就位
钻头或短螺旋钻开孔
提钻、埋设孔口护筒
泥浆制备 孔内注入稳定液(泥浆)
下入钻头、旋挖钻进
钻至标高,就地旋转数圈,
提钻 起钻卸土、汽车外运
清孔、测量孔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