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航空母舰的弊端.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建造航空母舰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英国媒体近日引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军事专家王湘穗的话表示,中国连尝都不应该尝。王湘穗指出,甚至连美国的一些海军专家也认为,建造航母的费用以及脆弱性将终结航母作为海军霸权主宰者的作用,中国应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满足其战略需要。? 综合报道,部署一艘真正航母的意义不仅仅是复制一个合适的外壳。要部署一艘真正的航母,必须有精锐的空军和海底防御力量与之相匹配,同时装备一系列不同型号的飞机,在最严峻的条件下开展军事行动,此外,还须拥有一批受过良好培训、按照严格程序操作的工作人员。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王湘穗的话说道,“我个人认为,航空母舰属于奢侈品,它是一颗钻石;一件非常好看却十分昂贵的玩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湘穗表示,在海军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或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方面,中国国防规划者迄今尚未达成共识。实际上,王湘穗希望中国政府最终会认同他的观点,即中国海军的目标不应是对抗美国,而是融入一个稳定的国际安全体系中。? 他表示,中国需要确保可以通过海上要道,但不需要通过与美国海军对抗来做到这点。”他暗示,中国海军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与美国合作。? 其实,对于中国发展航母的弊端,解放军国防大学海军少将张召忠早前就表示,这种装备对于有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航母全寿期费用、维修保障、作战使用、人员培训、相关配套设施发展等方面。? 张召忠认为,航母其实就是一个飞机运载平台,就任务而言它和陆地上的飞机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在海上浮动而已,运载飞机和使飞机起飞降落是航空母舰的主要使命。? 在面对航母是否过时和淘汰的问题时,张召忠表示,首先,航母是机械化时代的装备,不是信息化时代的主流装备,尽管航母仍然需要,但要看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次,航母不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是一种成熟技术的传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航天装备等才是信息时代主流装备和高技术装备;再次,一两万吨级的航母没有多大用处,因为驱逐舰吨位已经接近一万吨。四万吨以上的航母可以在中远海域作战,但必须有制空能力;最后,尽管航母不再是主流装备,由于它仍是主要作战平台,所以发展一些这种装备也没有多大坏处。???其一:面对世界霸主12个核动力航母战群、面对“炸弹之母”、多弹头导弹、巡航导弹之类,只希望一次鲸吞一头大象,而不愿鸡啄米似解决问题的重武器,我国把自己众多的战机用起飞平台—航空母舰聚到一起,再聚上几艘巡洋舰、驱逐舰、供给舰…象美国的航母战群那样,那就太给对手明确的打击目标了,聚到一起的舰只,飞机越多,就越简化敌方解决我武装力量的程序。建言造航母的中国人,难道您忘记我大清朝倾国力建立的北洋水师,顷刻间全军覆灭的教训了吗?在现代高科技战力面前,一定要防备被聚歼,(除非我国拥有美国那样的实力,令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全歼,甚至能聚歼其一、两个航母战群也要考虑其报复性回击的严重性)而我国则不同,假设我方已有了一、两个航母战群,假设敌方借台海之争、“台独”之手,搞掉了我这一、两个航母战群,我国又能将敌方如何?能动用核弹?能打到它老家去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国拥有航母只方便了被敌方聚歼,这是我国造航母的第一弊。? 其二:造航母、尤其是造核动力航母,即使在造航母经验丰富的美国,从开工到下水最少也需要四年,而下水后到正式服役,还需要做各项军事配置,这又要一年多的时间。而美国航母的服役期只有50年左右,且服役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返回船厂维修。这样一算细帐,原来航母的实际使用寿命只有34年左右。我国现在搞航母,而“台独”在2008年3月20日就要搞制造分裂的“公投”,我国造航母的“远水”,能解“台独”“公投”搞分裂的“近火”吗?这远水不能灭近火的尴尬,是我国造航母的第二弊。? 其三:就是“远水”能否解“远渴”的问题。如钓鱼岛问题、硫球群岛问题、南海若干岛被蚕食硬占的问题,…,我国多一艘轻航母(远水)就能顺利解决上述诸岛(远渴)回归的问题吗?那也是不确定的事。香港百年租界,还不是搞了个“一国两制”才得以顺利回归。所以:航母这“远水”,能不能解诸岛回归的“远渴”?中国轻航母一出现,上述诸岛就能应声回归,那只是我国人的渴望,离实现还有一段距离。但:大笔的制造费、巨额的运转费、流水一样的维持费、…,却先要投进去了。所以,这巨额投入却不一定能立竿见影的有所获,是我国造航母的第三弊。? 第四:再看远一点,如上述“近火”“远渴”都非常顺利的解决了,我们的航母也没遭到“聚歼”而安然无恙,那时高耗费的航母还有何用?难道用这一两艘轻航母去和美国的12个核航母战斗群争霸水世界?还是象“明斯克号”和“基埔号”航母那样,做主题公园的展品?总之:战后无恰到好处的民用方案,是我国造航母的第四弊。? 但是如果我们有:①能灭“近火”
显示全部